《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六

〔一〕 吳公,吳漢也。時任大司馬,故稱公。

梁統在朝,數言便宜。上書陳法令輕重,宜遵舊典〔一〕,曰:“臣聞人君之道,仁義為主,仁者愛人,義者治理,愛人故為之除殘,治理則為之去亂。是以五帝有流殛之誅〔二〕,三王有大辟之刑,〔三〕所以經世教民,除殘去亂也。故孔子曰:‘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四〕高帝受命,奄有天下,製法定律,傳之後也,不易之科也。文帝寬柔,省去肉刑,他皆率由舊章,幾致刑措。武帝因資財富,多出兵,命將征伐遠方,軍沒民疲,豪傑犯禁,故增其二科,〔五〕懲不盡節。宣帝聰明,親覽萬機,臣下奉憲,不失繩墨。元帝法令,少所改更,而天下稱治。至於成帝繼體,哀、平即位日淺,丞相嘉等猥以數年之間,虧除先帝舊律百有餘事〔六〕,鹹不厭人心,尤妨政事。伏見陛下,權時撥亂,博施濟民,功逾文、武,德侔高皇,而反循季世末節,襲秉衰微之軌,非所以還初反本,據元更始也。願陛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定不易之典,垂無窮之制,天下幸甚。”

〔一〕 范書梁統傳未明言上疏年月,而杜林傳及通鑑均作“建武十四年”,與此異。

〔二〕 唐虞時,流共工,殛鯀也。

〔三〕 大辟,死刑也。

〔四〕 見易繫辭。

〔五〕 漢書刑法志曰:孝武之時,招進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作見知故縱、監臨部主之法,緩深故之罪,急縱出之誅。師古曰:“見知人犯法不舉告為故縱,而所監臨部主有罪並連坐也。”此即所謂新增二科。

〔六〕 李賢曰:“按嘉傳及刑法志並無此事,統與嘉時代相接,所引固不妄矣,但班固略而不載也。”惠棟曰:“東觀記載統奏曰:‘
元帝法律少所改更,孝成、孝哀即位日淺,聽斷尚寡,丞相王嘉等,猥以數年之間,虧除先帝舊約定令斷律,凡百餘事。’云云。統言王嘉等,明不專指嘉也。何焯以嘉為相不過二期,安得數年之間,虧除舊律,蓋考之未審也。”按惠棟所引奏文,乃袁紀之文,非東觀記也。東觀記梁統傳曰:“統疏稱:元帝初元五年,輕殊死刑三十四事,哀帝建平元年,輕殊死刑八十一事,其四十二事手殺人者減死一等。”惠棟曰“不專指嘉”,是也,東觀記之文是有力證明。

事下公卿,光祿勛杜林諫曰:“夫人情挫辱則節義之心損,刑網繁密則苟免之行生。聖帝明王知其如此,故深識遠慮,動居其厚。故湯去三面之網〔一〕,易著三驅之義〔二〕,所以德刑參用而示民有恥。漢德寬厚,民無二心,軍士左袒,樂為劉氏〔三〕,多恩之所致也。至其後世,不能以德而勤於法,故有吹毛求疵,詆欺無限;桃李之饋,集以成事。於是家無全行,國無廉夫,上下相循,法不能正,而仁義之風替矣。陛下覽得失之要,深知其原,故破觚為圓,建斫為朴〔四〕。法簡易遵,網疏易從,海內頌政,不勝其喜,宜如舊制。”上從林議。

〔一〕 史記殷本紀曰:“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 ‘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二〕 易比卦曰:“王用三驅,失前禽。”疏曰:“三度驅禽而射之也。”

〔三〕 史記呂太后本紀曰:呂太后死,周勃入北軍,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中皆左袒為劉氏。

〔四〕 “建斫”,史記及范書均作 “斫雕”,袁紀恐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