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范》家范卷七 兄/弟/姑姊妹/夫



如果能夠實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把妯娌的兒子當自己的兒子來疼愛,那么這種矛盾磨擦就不會出現了。一個人尊敬兄長,不同於尊敬父親,那又怎能怨恨哥哥對自己的愛及不上對兒子的愛呢?這樣埋怨就是只苛責別人而不要求自己。

【原文】吳太伯及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子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譯述】吳太伯和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兒子,王季歷的哥哥。季歷很賢能,而且有聖子姬昌,周太王想立季歷與姬昌為王。因此太伯和仲雍兄弟倆就奔赴荊蠻,文身截髮,表示他們不能夠再為王了,用這樣的方法來躲避弟弟季歷。季歷果然被立為王,稱為王季,而姬昌就是周文王。

太伯到了荊蠻之後,自稱句吳。荊蠻百姓認為他很講仁義道德,於是紛紛歸附他,跟隨他的人有一千多家,立他為吳太伯。孔子說:“太伯,可以說是很有道德,多次讓位給季歷,百姓無不稱讚他的美德。”

【原文】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

【譯述】伯夷、叔齊,是商代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孤竹君打算立叔齊來繼承王位。等到父親死後,叔齊主動讓位給伯夷,伯夷說:“立你為繼承人是父親的命令,怎么能隨便更改呢?”於是他逃亡而去。叔齊也不願當繼承人,逃跑了。於是國人就擁立孤竹君的第二個兒子為王。

【原文】宋宣公舍其子與夷而立穆公。穆公疾,復舍其子馮而立與夷。君子曰:“宣公可謂知人矣!主穆公,其子饗之,命以義夫!”

【譯述】宋宣公沒有立他的兒子為繼承人,而是立了穆公。穆公在有病的時候,也沒有立自己的兒子馮,而是立與夷為繼承者。君子評論這件事時說:“宣公可以稱得上是知人了!他雖然立了穆公,但在宗廟裡祭祀他的仍然是他的兒子與夷,並且將他尊稱為義夫!”

【原文】吳王壽夢卒,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於是乃立長子諸樊。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傳以次,必致國於季札而止。季札終逃去,不受。【譯述】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余祭,老三叫夷昧,老四叫季札。其中季札最有才德,吳王臨死時想立季禮為王。可是季札謙讓而不接受,於是就立了長子諸樊。諸樊死的時候留下遺囑,要將王位傳給二弟余祭,而且今後也傳弟不傳子,一定要把國家交到四弟季札手裡,才能終止。可季札最終還是逃走了,不接受王位。

【原文】漢扶陽侯韋腎病篤,長子太常丞弘坐宗廟事系獄,罪未決。室家問賢當為後者。賢恚恨,不肯言。於是賢門下生博士義倩等與室家計,共矯賢令,使家丞上書言大行,以大河都尉玄成為後。賢薨,玄成在官聞喪,又言當為嗣,玄成深知其非賢雅意,即陽為病狂,臥便利中,笑語昏亂。征至長安,既葬,當襲爵,以病狂不應召。大洪臚奏狀,章下丞相御史案驗,遂以玄成實不病劾奏之。有詔勿劾,引拜,玄成不得已受爵。宣帝高其節,時上欲淮陽憲王為嗣,然因太子起於細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久之,上欲感風憲王,輔以禮讓之臣,乃召拜玄成為淮陽中尉。

【譯述】漢扶陽侯韋賢病重,他的長子太常丞弘因宗廟事被捕入獄,還沒有判決。家裡的人詢問韋賢在他身後誰可以做繼承人。韋賢感到很氣憤,不肯回答。於是韋賢的弟子博士義倩等人和他家裡的人計議,他們假裝是韋賢的命令,讓家丞給皇上上書,要求立大河都尉玄成為繼承人。韋賢死後,在外邊做官的玄成聽到了噩耗,又聽說讓他做扶陽侯的繼承人。但玄成深知這不是韋賢本人的意思,於是就假裝得了瘋病,整天躺臥在垃圾之中,胡亂說笑。韋賢家的人將他接到長安,在安葬好韋賢之後,就讓他正式承襲爵位。他仍舊假裝瘋狂,不理他們。大洪臚將這些情況報告皇上,皇上便派丞相御史下去查驗。經查,玄成屬於裝病,於是就向皇上彈劾他裝病。皇上下詔不去追究他的罪責,只是讓他趕緊承襲爵位。宣帝很佩服他高尚的節操,這時宣帝正想改立淮陽憲王為太子,但因為現在的太子出身低賤,又早早地沒了母親,所以不忍心廢他。過了一段時間,宣帝想要教化憲王,讓那些懂得禮義謙讓的大臣來輔助訓導他,於是就將玄成拜為淮陽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