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范》家范卷七 兄/弟/姑姊妹/夫



【原文】唐中書令韋嗣立,黃門侍郎承慶異母弟也。母王氏遇承慶甚嚴,每有杖罰,嗣立必解衣清代,母不聽,輒私自杖。母察知之,漸加恩貸。

兄弟苟能如此,奚異母之足患哉!

【譯文】唐代中書令韋嗣立是黃門侍郎承慶的異母弟弟,母親王氏對待承慶非常嚴酷,但是每次王氏鞭打承慶的時候,嗣立就解開自己的衣服,請求代替哥哥受罰。母親不允許,他就自己打自己一頓。母親知道後,對承慶就漸漸好了起來。如果兄弟之間能友愛如此,區區一個異母又有什麼妨礙呢?

姑姊妹村婦不以私害公,嚇退敵國入侵之兵【原文】齊攻魯,至其郊,望見野婦人抱一兒、攜一兒而行。軍且及之,棄其所抱,抱其所攜而走于山。兒隨而啼,婦人疾行不顧。齊將問兒曰:“走者爾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誰也?”曰:“不知也。”齊將乃追之。軍士引弓將射之,曰:“止!不止,吾將射爾。”婦人乃還。齊將問之曰:“所抱者誰也?所棄者誰也?”婦人對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棄者,妾之子也。見軍之至,將及於追,力不能兩護,故棄妾之子。”齊將曰:“子之於母,其親愛也,痛甚於心,令釋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婦人曰:“己之子,私愛也。兄之子,公義也。夫背公義而向私愛,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免,則魯君不吾畜,大夫不吾養,庶民國人不吾與也。夫如是,則脅肩無所容,而累足無所履也。

子雖痛乎,獨謂義何?故忍棄子而行義。不能無義而視魯國。”於是齊將案兵而止,使人言於齊君曰:“魯未可伐。乃至於境,山澤之婦人耳,猶知持節行義,不以私害公,而況於朝臣士大夫乎?請還。”齊君許之。魯君聞之,賜束帛百端,號曰“義姑姊”。

【譯述】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到了魯國的郊外,望見原野上有個婦女懷裡抱著一個小孩,手裡拉著一個小孩趕路。軍隊快追上去的時候,那婦女放下懷裡抱著的孩子,抱起手裡牽著的小孩逃到山裡。那個被放下的小孩在後邊啼哭,可婦女依然飛快地行走,並不理會。齊軍將領問那個哭泣的小孩:“逃跑的婦女是你的母親嗎?”小孩回答說:“是的。”“你母親抱的小孩是誰?”“不知道。”齊軍將領就去追那個婦女,士兵引弓搭箭準備射她,並喊道:“站住!不站住,就射死你。”婦女只好迴轉身來。齊國的將領問她:“你抱的小孩是誰?丟下的那個小孩是誰?”婦女回答說:“懷裡抱的,是我哥哥的兒子;丟下的,是我自己的兒子。看見軍隊快要追趕上來,我無力同時保護兩個孩子,就捨棄了我自己的兒子。”齊國的將領說:“兒子對於母親來說,那是最疼愛不過的,你現在卻丟棄親兒子,反抱著哥哥的孩子跑,這是為什麼?”婦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是一種個人感情;救兄長的孩子,那是一種公共道德。

如果我違背公共道德而偏私個人感情,丟棄兄長的孩子而救我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幸免於難,但魯國的國君也因此而不願再要我這樣的臣民,魯國的大夫也不願再去養我,國內的一般百姓也以與我為伍為恥。果真這樣的話,我以後根本沒有容身之所,也沒有邁步之地。這樣說來,雖然很心疼兒子,但道義上怎么辦呢?所以我忍心丟下兒子來保全道義。

關鍵是如果失去了道義就再無臉去見魯國了。”聽了這個婦人的話,齊國的將領竟按兵不動,他派人報告齊國的國君說:“現在不能征伐魯國。我們來到魯境,連一個山野婦人都懂得守節操行道義,不以私害公,而況他們的朝臣和士大夫呢?所以我們請求退兵。”齊國的國君同意了這個意見。後來,魯國的國君聽說了這件事,賜給這個婦女束帛百端,並給了她一個“義姑姊”的榮譽稱號。

【原文】梁節姑姊之室失火,兄子與己子在室中,欲取其兄子,輒得其子,獨不得兄子。火盛,不得復入。婦人將自趣火,其友止之曰:“子本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誤得爾子,中心謂何?何至自赴火?”婦人曰:“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吾欲復投吾子,為失母之恩。吾勢不可生。”遂赴火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