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李自成忍不住罵了一句:“他媽的,什麼皇帝、親王,儘是強盜、吃人魔王!”

金星接著說:“福王除平白地奪占了百姓的兩萬頃良田之外,萬曆皇帝還賜給
他自江都至太平沿江獲州雜稅,四川鹽井和茶葉稅銀。又給他淮鹽三千引①,在洛
陽開設鹽店。王府太監們到淮揚支取食鹽,成幾倍勒索,中飽私囊。中州人民原來
吃河東鹽②,不吃淮鹽。福王為強迫士民改吃淮鹽,非工店中的鹽不得販賣。河東
鹽原為邊兵炯銀的一個來源,因中州改吃淮鹽,河東鹽銷不出去,影響邊餉。倘若
我軍攻破洛陽,單只福藩財產就可以供數十萬兵馬一年;需,何況還有王府掌事太
監與鄉宦豪紳之家,按戶抄沒,二數目亦甚可觀。福王府中糧食山積,腐爛倉中,
眼看著洛陽百姓紛紛餓死,不肯稍施賑濟。洛陽饑民賣兒鬻女,大姑娘論斤秤,而
福王出京前一次婚費用去了國庫銀三十多萬兩修建洛陽宮殿和購置陳設花去國庫銀
六十多萬兩,地方所負擔的費用不在其內。為著他一家從北京來洛陽,號用了民間
大小船一千二百多隻,許多船戶為此生計斷絕。破洛陽,殺福王,正所謂‘弔民伐
罪’,使中州百姓,尤其是河洛③百姓拍手稱快,益信闖王義軍真乃湯武之師。義
旗所指,必然望風回響,簞食壺漿相迎。”

①引——即“鹽引”,古代商人運銷官鹽的執照,每引二百斤。
②河東鹽——山西地鹽產於解縣、安邑一帶。古代曾將今山西省西部黃河以東
的地方置河東郡,治安邑,故山西地鹽稱做河東鹽。
③河洛——黃河以南,洛河流域,古稱河洛,相當於目前的洛陽地區。

自成頻頻點頭,說:“好,好,破洛陽,殺福王!”
金星又說:“福王朱常詢非一般藩封親王可比。他是崇幀的嫡親叔父。自從天
啟末年各地英雄起義,十餘年來尚無一處親藩被戮。今日我們要殺,就從崇偵的親
叔父開刀。殺了福王,將使全國震動,也使崇須驚慌失措,亂了手腳。此事不論就
軍事言,就人心言,或就朝廷之震動言,其影響之深遠重大,都可想而知。至於南
陽,雖然也是府城,有唐王在彼,但比之洛陽,十不比一。第一代唐王是朱洪武的
第二十三個庶子,並非嫡生;傳至目前,已有九代十一王,同崇禎這一家在一百多
年前已經出了五服。這一代唐王本是聿鍵,只因崇禎九年七月間滿洲兵自喜峰口進
人長城,騷擾畿輔一帶,八月間退出長城。這位唐王就在北京周圍軍情吃緊的時候,
上表請求率領他的王府衛士勤王,招了崇禎的疑忌,貶為庶人,押送鳳陽高牆①幽
禁,由他的弟弟聿鏌繼承王位。倘若如今破南陽,殺唐王,所獲糧飽不多,也不會
使崇禎傷筋動骨,驚慌失措,反而促使崇禎趕快調兵遣將去防守洛陽。故衡量輕重
緩急,目前只能先籌劃破洛陽,而破南陽非當務之急。”

①鳳陽高牆——明朝在鳳陽皇陵附近設一特別拘留所,專門幽禁犯罪的宗室。
因四面圍有高牆,故稱為鳳陽高牆,或簡稱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