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來朝廷裁減驛卒,砸了飯碗,我只好去吃糧當兵。當兵之後,朝廷欠餉;偶然關晌,
長官又侵吞餉銀。當兵也是沒辦法,逼得我只好聚眾鼓譟,殺官起義。可是在起義
的開頭幾年,到底將來應該怎么辦,我的心中是一盆糨子。近幾年,我走的地方多
了,見的世面多了,遇到的各色人等多了。每到一個地方,我喜歡留心看一看,問
一問,想一想。一來二去,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拿田賦說吧,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
大事,卻自來積弊很深,使百姓受苦不淺。第一,各地田賦,輕重不一,十分不公。
拿你們河南全省說,杞縣、太康兩縣比別處都重。拿全國說,聽說有的府、州、縣
就比別處重。……”

①驛卒——明代有的府、州、縣設有驛,主管的官兒稱為驛丞,專管傳送公文,
派舟、車、夫、馬接送過往官員。如官員在驛中住宿,還負責按照官員的品級高低
和隨從多寡而供應酒飯、被帳等等。每個驛中有驛卒若干,以供驅使。

牛金星插言說:“蘇、松兩府①就比別處重。”
闖王接著說:“拿一個縣來說,往往近鄉比遠鄉重。第二是每兩銀子額外加三
分,名叫‘火耗②’,叫地方官吏們下到腰包里,實無道理。豈不是額外搜刮百姓?”

①蘇、松兩府——蘇州府、松江府。
②火耗——明代法定,田賦每兩銀子外加三分,理由是縣衙門將徵收的零碎銀
子熔鑄成大錠上運,會有消耗,所以名曰火耗。實際上火耗絕不會這樣多,而且也
不應由百姓負擔。

金星說:“杞縣、太康本是窮地方,只因田賦較重,地方官吏吃的‘火耗’多,
做官人就稱之為‘金杞縣、銀太康’。”
闖王又接著說:“第三是不顧百姓死活,動不動加征田賦。看看從萬曆以來,
加征了多少銀子!第四是只要有一點戰亂,官軍過境,軍前雜派按田賦增收,常比
正賦多幾倍。第五是有錢有勢的鄉紳大戶之家,勾結官府胥吏,將自己應繳田賦和
隨糧增加的額外雜派轉嫁到小民身上。這一層,最為不公,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小民受苦最深。”
孫本孝趕快說:“著,著,都叫闖王爺說著了。闖王爺,小的真沒想到,你在
戎馬奔波之中竟然有工夫看透了幾百年田賦積弊!怪道闖王爺來到河南以後就叫百
姓們不再向官府納糧!”
自成點點頭,接著說:“還有,小民另一樁最苦的是大戶盤剝,欺凌,兼併土
地。凡是大戶,錢多勢大,以強凌弱,毫無例外。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大戶不吃
小戶就不能成為大戶,富人不殺窮人不富。所以我每攻破一個地方,對鄉紳土豪從
不輕饒。不嚴懲鄉紳土豪,就不能保護善良小民。至於日後得了江山,如何定出法
律,限制大戶,那是必要辦的。目前忙於打仗,一時還顧不到。你今天來,將南陽
守城情況和鄉紳大戶底細告我知道,又提醒我立國救民的一樁大事,都十分叫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