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都是在田賦和各種田賦附加之外的臨時雜派。豪紳大戶有權有勢,田賦和各種雜派
照例多由農民和中小地主負擔,促使地主階段內部激烈分化;而農民尤其受雙重剝
削,沒法存活。再加上蝗、旱天災和官兵奸掠燒殺,使農村生產破壞慘重,人口銳
減。奏疏中引用一個知縣的呈報說:“以故民甘攘奪,田皆荒蕪。職每出郭,見有
掃草子者、剝樹皮者。嬰兒棄於道旁,甫聽呱呱,鏇為人割而食者。其村鎮,則有
一街房屋燒毀強半者;有屋徒四壁,無人居住者。間有數人從破屋而出,則菜色鳩
面,竟似鬼形者。其道路,則蒿萊蓊塞,行數十里無一人煙者。”又過四年,到了
李自成從鄖陽山中馳人南陽府境內時候,這種社會慘象更有發展,給他提供了更加
有利的條件。

①和賊——又稱“和仗”。明末官軍紀律敗壞,有時遇到兵力較少的農民軍,
貪賄放走,名叫“打和仗”。
②旬月——整一月或十個月都可以叫做旬月。此處指前者。

當時回響李自成號召而紛紛參加起義的饑民,以受壓迫和剝削最深、生活處境
最慘的農民為主體,也包括一部分無權無勢的、許多年來在天災人禍(所謂人禍,
包括官府敲剝、豪強大戶的兼併和欺凌、以及兵荒戰亂)交相煎迫下破了產的小地
主之家的青壯年男子,還包括失了業的、沒法活下去的小商小販小手工業主、各種
工匠和礦工等等。中等地主,一部分也破了產,大部分瀕於破產,只有少數在城市
和山寨中依附官府和土豪大戶作惡而處境較好。這一個階層由於闖王的來到,更加
激烈地動盪和分化,一部分在山寨和城池中成為抵抗義軍的中堅力量,一部分開始
心向闖王。這後一部分在當時還人數很少,只是開端,不久以後隨著李自成所領導
的革命事業迅猛發展,人數很快增多。現在擁護李自成的民眾比過去有了較廣闊的
社會階層。
在闖王進人河南之前,南陽各縣的饑民到處結為桿子,大桿子幾千人,小桿子
幾百人。如今闖王來到,紛紛聞風來投。李自成將那些誠心投順和甘願遵守軍紀的
桿子收容,裁汰了老弱,編在各營之內。不過十天光景,已經發展為五萬人以上的
大軍,聲勢大振。由於兵力驟然強大,將士們渴望攻破城池,連袁宗第等幾位重要
將領也忍耐不住。下邊將士們一方面推動幾位大將向闖王建議攻這座那座城池,一
方面也在看見闖王時直接提出請求。李闖王的軍紀雖然森嚴,但在當時上下級的關
系並不森嚴,連小頭目也敢同闖王談話。那些新投順的大小頭目,原是本地窮苦百
姓,世世代代對於盤踞在府、州、縣城中的官、紳、大戶、書吏、衙役等等人物,
看成了騎在百姓頭上的凶神惡煞,恨之刺骨,如今看見城牆照舊,衙門照舊,監獄
照舊,官、吏、衙役照舊,一部分沒有遷往山寨中躲避的紳衿、大戶照舊,他們要
攻破城池的心情特彆強烈。劉宗敏看見幾萬將士如此破城心切,也不禁心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