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自成忙問:“如何能治除病根?”
孫笑一笑,說:“請闖王想個法兒,叫窮百姓如何有謀生之路,能夠早見太平;
太平後能夠使土、農。工、商各安其位,各樂其業。”
闖王說:“我起義宗旨就是要順應天心民意,誅除無道,使天下早見太平。一
俟天下太平之後,兵戈停止,士、農。工、商就能夠各安其業,共享太平之福。”

孫本孝不再說話,搖搖頭,嘆一口氣,心思顯得沉重。闖王感到奇怪,笑著問:

“你以為戰亂不會停止,天下不會太平么?”
孫搖搖頭,說:“小的擔心的是,日後戰亂停了,天下太平了,小百姓未必能
享到太平之福。小百姓享不到太平之福,戰亂還會重起。小的盼望闖王爺想出一條
根本的治國大計,使小百姓在義軍所占地方能夠喘喘氣兒,在闖王爺坐了天下之後
確能享到太平之福,各安生業。”
闖王說:“目今戰亂不止,我決不再征錢糧。日後戰亂停止,我將使國家輕搖
薄賦,吏治清明,興學校,獎農桑,通商惠工。這樣,百姓們難道不可以各安生業,
共享太平之福?”
孫本孝又搖搖頭,說:“縱然天下太平,小民也不免有失業之苦。”
闖王的心中一驚,覺得這個人的話很有道理,比他平日所想的要深。他同牛金
星交換了一個眼色,又對孫本孝看了看,說道:
“確實在太平年頭小民也常常有失業的,男不能耕,女不能織,稍遇災荒便妻
離子散,餓死道路。你看,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將來天下太平之後,小民不再有失業
之苦?”
孫本孝回答說:“小的自己讀書很少,想不出一個好主意。只是我祖居府城,
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的事情很多,也聽過不少老年人談論古今,深知小民的痛苦不
完全是因為世道亂,災荒大;病根多種在太平治世。小的知道闖王爺是真正居心救
民,重建太平,所以小的特意跑來求見闖王,除稟明南陽城的防守情況,也說出來
這幾句心裡話,請闖王爺作個思慮。”
闖王想了想,說:“啊,你的意思我明白啦。縱然在太平治世,小民也有官府
聚斂敲剝之苦,大戶欺凌兼併之苦。有一種苦,小民就不能享太平之福;倘若這兩
種苦一齊落在身上,縱然不遇天災戰亂,也常會走投無路,陷入絕境。我深知百姓
如同在水深火熱中過日子,所以才興起義師,來到河南。等日後我有了天下,一定
從根本上想想辦法。”
孫本孝說:“倘若使小民不受官府聚斂敲剝之苦。不受大戶欺凌兼併之苦,就
能使小民有求生之樂,長保闖王爺的鐵打江山。”
闖王又說:“我家十世務農,所以深知小民之苦。我幼年替村中富戶放過羊,
挨過鞭打;二十一歲的時候因為在家鄉不能餬口,托親戚說情,去當銀川驛卒①。
當驛卒沒有好吃的果,送公文風雪奔波,迎送和侍候過往官員常常要遭受打罵。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