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一進宮就像是石沉大海,永無訊息。他無力留下他的父親,也無錢相助,只能同父
親相對痛哭一場,讓父親仍去討飯。
十天前,寺中長老對他說皇后的千秋節快到了,如今災荒遍地,戰亂不止,勸
他獻身自焚,為皇后祝壽,為天下百姓攘災。跟著就有寺中幾位高僧和較有地位的
執事和尚輪番勸他,說他夙有慧根,持律又嚴,死後定可成佛升天;他們還說,會
公眾生,茫茫塵世,墮落沉淪,苦海無邊,實在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不如捨身自
焚,度一切苦厄,早達波羅蜜①妙境。他們又說,他自焚之後,骨灰將在西山建塔
埋葬,永為後世僧俗瞻仰;倘若有舍利子②留下來,定要在隆福寺院中建立寶塔,
將舍利子珍藏塔中,放出佛光,受京城官民世代焚香禮拜。經不住大家輪番勸說,
他同意捨身自焚。但是他很想能夠再同他的父親見一次面,問一問哥哥和妹妹的消
息。他不曉得父親是否還活在世上,心想可能早已死了。為著放不下這個心事,三
天前他流露出不想自焚的念頭。寺中長老和各位執事大和尚都慌了,說這會引起
“裡邊”震怒,吃罪不起,又輪番地向他勸說,口氣中還帶著恐嚇。雖然他經過勸
說之後,下狠心捨身自焚,但長老和各位執事大和尚仍不放心。昨夜更深人靜,台
上的木柴堆好了,特意將柴堆的中間留一個洞,洞口上放一塊四方木板,蒲團放在
木板上,悄悄地引他上去看看,對他說,倘若他臨時不能用佛法戰勝邪魔,塵緣難
斷,不想自焚,可以趁著煙火瀰漫時拉開木板,從洞中下來,同台下幾百僧眾混在
一起誦經,隨後送他往峨眉山去,改換法名,別人絕難知道。由於他幾天來心事沉
重,寢食皆廢,精神十分委頓。昨天長老怕他病倒,親自為他配藥,內加三錢人參。
他極其感動,雙手合十,口誦“南無阿彌陀佛③!”服藥之後,雖然精神稍旺,可
是他的喉嚨開始變啞。連服兩劑,到了昨日半夜,啞得更加厲害,僅能發出十分微
弱的聲音。別人告他說,大概是藥性燥熱,他受不住,所以失音。

①波羅蜜——梵語音譯,意譯就是“彼岸”。宗教稱靈的世界為彼岸,即人慾
淨盡的世界,是與塵世(此岸)相對而說的。
②舍利子——和尚的身體焚化後偶爾在骨灰中遺留的小結晶體,一般多為白色,
也偶爾有黑色和紅色的。
③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梵語音譯,有歸命、敬禮等義。“阿彌陀”也
是梵語音譯,意譯就是無量,含有無量壽和無量光二義。“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教
徒常用的一句頌詞。

暮春將近中午的陽光,暖烘烘地照射在他的臉上。他又睜開眼睛,向潮湧的人
群觀望。忽然,他看見了一個討飯的鄉下老人很像他的父親,比五年前更瘦得可憐,
正在往前擠,被別人打了一掌,又推了一把,打個趔趄,幾乎跌倒,但還是拚命地
往前擠。他不相信這老人竟會是他的父親,以為只是佛家所說的“幻心”,本非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