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囷【索隱】:孟康云:“蟠結之木也。”晉灼云:“槃柢,木根也。”離詭,【集解】:張晏曰:“根柢,下本也。輪囷離詭,委曲槃戾也。”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索隱】:謂左右先加雕刻,是為之容飾也。故無因至前,雖出隨侯之珠,夜光之璧,猶結怨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蒙堯、舜之術,【索隱】:案:言雖蒙被堯、舜之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集解】:漢書音義曰:“陶家名模下圓轉者為鈞,以其能制器為大小,比之於天。”【索隱】:張晏云:“陶,冶;鈞,范也。作器,下所轉者名鈞。”韋昭曰:“陶,燒瓦之灶。鈞,木長七尺,有弦,所以調為器具也。”崔浩云:“以鈞制器萬殊,故如造化也。”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荊軻之說,而匕首竊發;【索隱】:案:通俗文雲“其頭類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也”。周文王獵涇、渭,載呂尚而歸,以王天下。故秦信左右而殺,周用烏集而王。【集解】:漢書音義曰:“太公望塗覯卒遇,共成王功,若烏鳥之暴集也。”【索隱】:韋昭云:“呂尚適周,如烏之集。”何則?以其能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獨觀於昭曠之道也。
今人主沈於諂諛之辭,牽於帷裳之制,【集解】:漢書音義曰:“言為左右便辟侍帷裳臣妾所見牽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集解】:漢書音義曰:“食牛馬器,以木作,如槽也。”【索隱】:案:言駿足不可羈絆,以比逸才之人。應劭雲“皁,櫪也”。韋昭雲“皁,養馬之官,下士也”。案:養馬之官,其衣皁也。又郭璞雲“皁,養馬器也”。【正義】:顏云:“不羈,言才識高遠,不可羈繫。皁,在早反。方言云‘梁、宋、齊、楚、燕之間謂櫪曰皁’。”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集解】:如淳曰:“莊子云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索隱】:晉灼云:“列士傳鮑焦怨世不用己,采蔬於道。子貢難曰:‘非其代而采其蔬,此焦之有哉?’采其蔬,乃立枯洛水之上。”案:此事見莊子及說苑、韓詩外傳,小有不同耳。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利汙義,砥厲名號者不以欲傷行,故縣名勝母【集解】:漢書雲里名勝母也。【正義】:鹽鐵論皆雲里名,尸子及此傳雲縣名,未詳也。而曾子不入,【索隱】:按:淮南子及鹽鐵論並雲里名勝母,曾子不入,蓋以名不順故也。尸子以為孔子至勝母縣,暮而不宿,則不同也。邑號朝歌而墨子回車。【集解】:晉灼曰:“朝歌者,不時也。”【正義】:朝歌,今衛州縣也。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攝於威重之權,主於位勢之貴,故回面【索隱】:杜預云:“回,邪也。”汙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伏死堀穴岩之中耳,【集解】: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岩岩。”安肯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書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為上客。
太史公曰:魯連其指意雖不合大義,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詘於諸侯,談說於當世,折卿相之權。鄒陽辭雖不遜,然其比物連類,有足悲者,亦可謂抗直不橈矣,吾是以附之列傳焉。
【索隱述贊】魯連達士,高才遠致。釋難解紛,辭祿肆志。齊將挫辯,燕軍沮氣。鄒子遇讒,見詆獄吏。慷慨獻說,時王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