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遷殷民於衛。(《尚書序》:‘成王以殷余民封康叔。’《左·定四年傳》:‘分康叔以殷民七族。’)

遂伐奄。(《孟子·滕文公下》:‘伐奄,三年討其君。’)

滅蒲始。(原註:姑與四國作亂,故周文公伐之。《漢書·地理志》:‘薄姑氏與四國共作亂,成王滅之。’)

四年春正月,初朝於廟。(《詩序》:‘《閔予小子》,嗣王朝於廟也。’)

夏四月,初嘗麥。(《逸周書·嘗麥解》;‘惟四年孟夏,王乃嘗麥於大祖。’)

王師伐淮夷,遂入奄。(《尚書序》;‘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於蒲姑。(《尚書序》:‘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

夏五月,王至自奄。(《書·多方》:‘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於宗周。’)

遷殷民於洛邑。(《尚書序》:‘成周既成,遷殷頑民。’)

遂營成周。(《尚書大傳》:‘五年,營成周。’)

六年,大搜於岐陽。(《左·昭四年傳》:‘成有岐陽之搜。’)

七年,周公復政於王。(《明堂位》:‘七年,致政於成王。’《尚書大傳》:‘七年,致政成王。’)

春二月,王如豐。(《書·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於豐。’)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書·召誥》:‘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於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

甲子,周文公誥多士於成周,遂城東都。(《書·召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又《多士》:‘惟三月,周公初於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如東都,諸侯來朝。(《書·洛誥》:‘孺子來相宅。’又云:‘汝其敬識百辟享。’)

冬,王歸自東都。(《書·洛誥》:‘戊辰,王在新邑,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歷家皆以戊辰為十二月晦,此雲‘冬王歸自東都’者,蓋偽此書者以古《紀年》用夏正,故云爾也。)

立高圉廟。(《魯語》:‘高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

八年春正月,王初蒞阼親政。(《文王世子》:‘成王幼,不能聭阼。’)

命魯侯禽父、齊侯伋遷庶殷於魯。(《左·定四年傳》:‘分魯公以殷民六族。’)

作‘象舞’。(《呂氏春秋·古樂篇》:‘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乃為“三象”以彰其德。’)

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於杜。(《左·襄二十四年傳》:‘在周為唐杜氏。’又《昭元年傳》:‘及成王滅唐。’)

九年春正月,有事於太廟,初用‘勺’。(《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篇》:‘周公輔成王,作“汋樂”以奉天。’)

肅慎氏來朝,王使榮伯錫肅慎氏命。(《尚書序》:‘成王既伐東夷,息慎來賀,王俾榮伯作《賄息慎之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為侯。(《左·昭元年傳》:‘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

越裳氏來朝。(《尚書大傳》:‘成王之時,越裳重譯而來朝。’)

周文公出居於豐。(《通鑑外紀》:‘周公歸政,三年之後老於豐。’)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豐。

唐叔獻嘉禾,王命唐叔歸禾於周文公。(《尚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於東,作《歸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王命周平公治東都。(《尚書序》:‘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

約案:周平公即君陳,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十二年,王師、燕師城韓。(《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

王錫韓侯命。(《左·僖二十四年傳》:‘邘、晉、應、韓,武之穆也。’)

十三年,王師會齊侯、魯侯伐戎。

夏六月,魯大禘於周公廟。(《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