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十五年。(原註:晉侯緡元年。案《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以桓王十四年為晉侯緡元年。)

十六年春,滅翼。(《左·桓八年傳》:‘春,滅翼。’)

十九年,鄭莊公卒。(《春秋經·桓十有一年》:‘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鄭莊公。’《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鄭莊公盡桓王十九年。)

二十三年三月乙未,王陟。(《春秋經·桓十有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史記·周本紀》:‘二十三年,桓王崩。’)

莊王(原註:名佗。《史記·周本紀》:‘桓王崩,子莊王佗立。’)

元年乙酉,曲沃尚一軍,異於晉。(《水經·河水注》引《紀年》:‘晉武公元年,尚一軍。’)

六年五月,葬桓王。(《春秋經·莊三年》:[詩銘案:原作‘桓三年’,誤。]‘五月,葬桓王。’)

十五年,王陟。(《史記·周本紀》:‘十五年,莊王崩。’)

厘王(原註:名胡齊。《史記·周本紀》:‘莊王崩,子厘王胡齊立。’)

元年庚子春,齊桓公會諸侯於北杏,以平宋亂。(《春秋經·莊十有三年》:‘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於北杏。’傳:‘會於北杏,以平宋亂。’)

三年,曲沃武公滅晉侯緡,以寶獻王,王命武公以一軍為晉侯。(《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厘王三年,曲沃武公滅晉侯緡,以寶獻周,周命武公為晉君。《左·莊十六年傳》:‘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較後一年,此本《史記》。)

四年(原註:晉武公二十八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厘王四年,晉武公稱並晉,已立二十八年,不更元。)

晉猶不與齊桓公之盟。(原註:《左傳》註:‘晉侯緡是年滅。’案杜注無是語,疏約言之。)

五年,晉武公卒,子詭諸立為獻公。(《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厘王五年,晉武公二十九年,武公卒,子詭諸立為獻公。’)

王陟。(《史記·周本紀》:‘五年,厘王崩。’)

惠王(原註:名閬。《史記·周本紀》:‘厘王崩,子惠王閬立。’)

元年乙巳。(原註:晉獻公元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惠王元年,晉獻公詭諸元年。)

晉獻公朝王,如成周。(《左·莊十八年傳》:‘虢公、晉侯朝王。’)

周陽白兔舞於市。(《水經·涑水注》引《紀年》:‘晉獻公二十五年,翟人伐晉,周有白兔舞於市。’)

二年,王子頹亂。(《左·莊十九年傳》:‘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冬,立子頹。’)

王居於鄭,鄭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為蜮,射人。(《開元占經》一百二十、《御覽》九百五十引《紀年》:‘晉獻公二年,周惠王居於鄭。鄭人入王府,多取玉焉。玉化為蜮,射人。’)

九年,晉城絳。(《左·莊二十六年傳》:‘晉士蔿為大司空。夏,士蔿城絳,以深其宮。’)

十六年,晉獻公作二軍,滅耿,以賜大夫趙夙;滅魏,以賜大夫畢萬。(原註:晉滅於大夫韓、趙、魏,始於此。《左·閔元年傳》:‘晉侯作二軍,以滅耿,滅霍,滅魏。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

十七年,衛懿公及赤翟戰於洞澤。(原註:‘洞’,當作‘泂’。《春秋經傳集解後序》:‘《紀年》又稱:“衛懿公及赤翟戰於洞澤。”疑“洞”當為“泂”,即《左傳》所謂熒澤也。’)

十九年,晉獻公會虞師伐虢,滅下陽,虢公醜奔衛。公命瑕父、呂甥邑於國都。(《水經·河水注》引《紀年》:‘晉獻公十九年,獻公會虞師伐虢,滅下陽,虢公醜奔衛。公命瑕父、呂甥邑於虢都。’)

二十五年春正月,狄人伐晉。(《水經·涑水注》引《紀年》:‘晉獻公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晉。’此誤以為惠王二十五年。)

王陟。(《春秋經·僖八年》:‘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史記·周本紀》:‘二十五年,惠王崩。’)

襄王(原註:名鄭。《史記·周本紀》:‘惠王崩,子襄王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