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十五年,帝命夏後有事於太室。(《考工記·匠人》:‘夏後氏世室。’)

十七年春二月,入學初用萬。(《夏小正》:‘二月丁亥,萬舞入學。’)

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

二十九年,帝命子義鈞封於商。(案此放古本《紀年》‘放帝子朱于丹水’句為之。)

三十年,葬後育於渭。(《漢書·地理志》:‘右扶風陳倉有黃帝孫舜妻盲冢祠。’案‘盲’、‘育’字形相近。)

三十二年,帝命夏後總師。(偽《書·大禹謨》:‘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汝惟不怠,總朕師。”’)遂陟方岳。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後受命於神宗。(偽《書·大禹謨》:‘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

遂復九州。(《漢書·地理志》:‘堯遭洪水,天下分絕為十二州,禹平水土,更置九州。’)

三十五年,帝命夏後征有苗,有苗氏來朝。(偽《書·大禹謨》:‘

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三旬,苗民逆命。七旬,有苗格。’)

四十二年,玄都氏來朝,貢寶玉。(《逸周書·史記解》有玄都氏。)

四十七年冬,隕霜,不殺草木。(《呂氏春秋·應同篇》:‘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

四十九年,帝居於鳴條。(《孟子·離婁下》:‘舜卒於鳴條。’)

五十年,帝陟。(《書·舜典》:‘五十載,陟方乃死。’)義鈞封於商,是謂商均。後育,娥皇也。鳴條有蒼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案《隋書·地理志》:‘東海郡,梁置南、北二青州,東魏改為海州。’此附註如出沈約,不當有‘今海州’語。考《困學紀聞》五云:‘蒼梧山在海州界。’此作偽者所本。)

帝禹夏後氏

母曰修己,出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於石紐,虎鼻大口,兩耳參鏤,首戴鉤鈴,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長有聖德。長九尺九寸。夢自洗於河,取水飲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當堯之時,舜舉之。禹觀於河,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之事,乃退入於淵。禹治水既畢,天錫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於郊,祝融之神降於崇山。乃受舜禪,即天子之位。洛出龜書,是為《洪範》。(以上出《宋書·符瑞志》。)三年喪畢,都於陽城。 (《孟子·萬章上》:‘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於陽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漢書·地理志》:‘潁川郡陽翟’下,臣瓚曰:‘《世本》:“禹都陽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是古本《紀年》不雲‘居冀’也。今本於堯、舜、禹皆雲‘居冀’者,蓋以《左傳·哀六年》杜預注云:‘唐、虞及夏皆都冀方。’故云然。)

頒夏時於邦國。(《戴記·禮運》:‘吾得夏時焉。’《史記·夏本紀》:‘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雲。’)

二年,咎陶薨。(《史記·夏本紀》:‘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五年,巡狩,會諸侯於塗山。(《左氏·哀七年傳》:‘禹合諸侯於塗山。’)

南巡狩,濟江,中流有二黃龍負舟,舟人皆懼。禹笑曰:‘吾受命於天,屈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奚憂龍哉。’龍於是曳尾而逝。(出《宋書·符瑞志》。)

八年春,會諸侯於會稽,殺防風氏。(《魯語》:‘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

夏六月,雨金於夏邑。(《述異記》下:‘先儒說,夏禹時,天雨金三日。’)

秋八月,帝陟於會稽。(《史記·夏本紀》:‘十年,帝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

禹立四十五年。(《御覽》八十二引古本《紀年》如此。今本既雲‘八年,帝陟’,又雲‘禹立四十五年’,足見雜綜諸書,未加修正。)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喪畢,天下歸啟。(出《孟子·萬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