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帝啟

元年癸亥,帝即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台。(《左氏·昭四年傳》:‘夏啟有鈞台之享。’) 諸侯從帝歸於冀都。

大饗諸侯於璇台。(《文選·王元長曲水詩序》:‘至如夏後,二龍載驅璇台之上。’注引《易·歸藏》曰:‘昔者夏後啟筮享神於晉之墟,作為璇台,於水之陽。’)

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晉書·束皙傳》引《紀年》:‘益乾啟位,啟殺之。’《史通》《疑古篇》、《雜說篇》兩引‘益為後啟所誅’。此獨雲‘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蓋故與古本立異。觀後附註於‘伊尹自立’雲‘誤以攝政為真’。於‘太甲殺伊尹’雲‘文與前後不類’,此則易其本文,彼則加以案語,蓋正文與注出於一人所蒐集也。)

王帥師伐有扈,大戰於甘。(原註:有扈,在始平鄠縣。《尚書序》:‘啟與有扈氏戰於甘之野,作《甘誓》。’《甘誓》:‘大戰於甘。’原注七字《左傳·昭元年》注文。)

六年,伯益薨,祠之。(《越絕書》:‘益死之後,啟歲善犧牲以祠之。’)

八年,帝使孟塗如巴聭訟。(《海內南經》:‘夏後啟之臣曰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請訟於孟塗之所。’)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於大穆之野。(《海外西經》;‘大樂之野,夏後啟於此舞九代。一曰大遺之野。’郭註:‘《大荒經》雲“天穆之野”。 ’《大荒西經;‘夏後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辨》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郭註:‘《竹書》曰:“夏後開樭九韶也。”’《御覽》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啟升後十年,舞《九韶》。’)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觀於西河。(原註:武觀即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衛縣。《楚語》:‘啟有五觀。’韋註:‘五觀,啟子,太康昆弟也。’《墨子·非樂下》‘於《武觀》曰:“啟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云云,是《武觀》乃書篇名,非人名,此以‘五觀’為‘武觀》,乃雜采二書為之。觀國,今頓丘衛縣,亦《左傳·昭元年》注文。)

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漢書·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案,本畔、觀二縣,自宋本以下,皆誤以為一縣,聯綴不分。)

彭伯壽帥師征西河,武觀來歸。(《書鈔》十三引《紀年》:‘啟征西河。’《路史·後紀》十三:‘既征西河。’註:‘《紀年》在二十五年。’《御覽》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啟三十五年征河西。’此系之十五年者,以此既依《路史》啟十六年陟,則不得有二十五年、三十五年也。《逸周書·嘗麥解》:‘其在殷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國無正,用胥興作亂,遂亡厥國,皇天哀禹,賜彭壽思正夏略。’)

十六年陟。(《路史·後紀》十三:‘啟在位十有六歲,年九十一。’此本之。《真誥》十五引《竹書》:‘啟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路史》注引《紀年》:‘啟二十九年,年九十八。’與今本迥異。《御覽》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啟在位九年。’《通鑑外紀》:‘啟在位九年。’又引皇甫謐曰:‘十年。’)

帝太康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尋。(《水經·巨洋水注》、《漢書·地理志》注、《史記·夏本紀》正義引臣瓚曰:‘《汲郡古文》:“太康居斟尋。” ’)

畋於洛表。(偽《書·五子之歌》:‘畋於有洛之表。’)

羿入居斟尋。(《水經·巨洋水注》、《漢書·地理志》注、《史記·夏本紀》正義引臣瓚曰:‘《汲冢古文》:“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 )

四年陟。(《帝王世紀》、《通鑑外紀》皆雲‘在位二十九年’。《路史·後紀》十三雲‘在位蓋十有九歲,失政,又十歲而死’。並與此異。)

帝仲康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尋。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新唐書·歷志》:‘張說《歷議》:新曆,仲康五年癸巳歲九月庚戌朔,日蝕在房二度。’)

命胤侯帥師征羲和。(偽《書·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