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二十七年五月,齊田錛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水經·泗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二十九年五月,齊田錛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

九月,秦衛鞅伐我西鄙。(《史記·魏世家》索隱引《紀年》:‘梁惠成王二十九年五月,齊田錛伐我東鄙。九月,秦衛鞅伐我西鄙。十月,邯鄲伐我北鄙。王攻衛鞅,我師敗績。’)

十月,邯鄲伐我北鄙。(見上。)

王攻衛鞅,我師敗逋。(見上。)

二十八年,城濟陽。(《水經·濟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三十年,城濟陽。’)

秦封衛鞅於鄔,改名曰尚。(《水經·濁漳水注》、《路史·國名紀》引《紀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衛鞅於鄔,改名曰商。’)

二十九年,邳遷於薛。(《水經·泗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遷於薛。’《史記》索隱引同,正義引作‘三十年’。)

三月,為大溝於北郛,以行圃田之水。(《水經·渠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三月,為大溝於北郛,以行圃田之水。’)

三十年。

三十一年,秦蘇胡帥師伐鄭,韓襄敗秦蘇胡於酸水。(原註:不知何年,附此。 重出。)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鄭威侯與邯鄲圍襄陵。(《史記·韓世家》索隱引《紀年》:‘威侯七年,與邯鄲圍襄陵。’當在顯王四十二年。)

三十四年,魏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春秋經傳集解後序》:‘《紀年》:[詩銘案:‘紀年’二字原脫。]惠王三十六年,改元,從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稱惠成王卒。’《史記·魏世家》集解:‘今案《古文》:“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改元後十七年卒。”’)

王與諸侯會於徐州。(《史記·六國表》魏襄王元年,與諸侯會徐州以相王。)

于越子無疆伐楚。(《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越遂釋齊而伐楚。’)

三十五年,楚吾得帥師及秦伐鄭,圍綸氏。(原註:不知何年,附此。《水經·伊水注》、《後漢書·黃瓊傳》注、《路史·後紀》十三引《紀年》:‘楚吾得帥師及秦伐鄭,圍綸氏。’皆不云何年。)

三十六年,楚圍齊於徐州,遂伐于越,殺無疆。(《史記·六國表》顯王三十六年,楚圍齊於徐州。《越王句踐世家》:‘楚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吳故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徐廣曰:‘周顯王之四十六年。’案《六國表》,‘四十六年’乃‘三十六年’之訛,此本《表》言之。)

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龍賈及秦師戰於雕陰,我師敗逋。(《史記·魏世家》:‘襄王五年,秦敗我龍賈軍四萬五千於雕陰。’)

王會鄭威侯於巫沙。(《史記·韓世家》索隱引《紀年》:‘成侯七年,王會鄭威侯於巫沙。’此較前四年。)

三十九年,秦取我汾陰、皮氏。(《史記·六國表》顯王四十年,魏襄王六年,秦取我汾陰、皮氏。)

四十年。

四十一年,秦歸我焦、曲沃。(《史記·六國表》顯王四十年,魏襄王八年,秦歸我焦、曲沃。)

四十二年,九鼎淪泗,沒於淵。(《史記·封禪書》:‘或曰:宋太丘社亡,而九鼎沒於泗水彭城下。其後百一十五年而秦並天下。’案:此距秦並天下一百五年。)

四十三年。

四十四年。

四十五年,楚敗我襄陵。(《史記·六國表》顯王四十六年,楚敗魏襄陵。)

四十六年。

四十七年。

四十八年,王陟。(《史記·周本紀》:‘四十八年,顯王崩。’)

慎靚王(《史記·周本紀》:‘顯王崩,子慎靚王定立。’)

元年辛丑。(《史記·六國表》慎靚王元年。集解:‘徐廣曰:辛丑。’)

秦取我曲沃、平周。(《史記·六國表》顯王四十七年,魏襄王十三年,秦取曲沃、平周。此較後二年。)

二年,魏惠成王薨。(《春秋經傳集解後序》:‘《紀年》:“惠王三十六年,改元從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稱惠成王卒。”’《史記》集解謂:‘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改元後十七年卒。’此從集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