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十三年,邯鄲成侯會燕成侯於安邑。(《史記·六國表》集解引《紀年》:‘惠王十五年,邯鄲成侯會燕成侯於安邑。’)

十四年,秦公孫壯伐鄭,圍焦城,不克。(《水經·渠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孫壯伐鄭,圍焦城,不克。’)

秦公孫壯帥師城上枳、安陵、山民。(《水經·渠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孫壯帥師城上枳、安陵、山氏。’)

邯鄲伐衛,取漆富丘,城之。(《水經·濟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鄲伐衛,取漆富丘,城之。’)

齊師及燕戰於泃水,齊師遁。(《水經·鮑丘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齊師及燕戰於泃水,齊師遁。’)

十五年,齊田期伐我東鄙,戰於桂陽,我師敗逋。(《水經·濟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齊田期伐我東鄙,戰於桂陽,我師敗逋。’)

東周與鄭高都。(《水經·伊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七年,東周與鄭高都、利。’)

鄭厘侯來朝中陽。(《水經·渠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鄭厘侯來朝中陽。’)

宋景鼓、衛公孫倉會師,圍我襄陵。(《水經·淮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衛公孫倉會齊師,圍我襄陵。’)

十六年,王以韓師、諸侯師縣於襄陵。(《水經·淮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八年,王以韓師敗諸侯師於襄陵。’)

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水經·淮水注》引《紀年》:‘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與前事同年。)

邯鄲之師敗我師於桂陵。(原註:秦伐韓閼與,惠成王使趙靈破之。不知是何年。《史記·魏世家》索隱:‘梁惠成王十八年,趙又敗魏桂陵。’)

十七年,燕伐趙,圍濁鹿。趙靈王及代人救濁鹿,敗燕師於勺。(《水經·滱水注》引《紀年》:‘燕人伐趙,圍濁鹿。趙武靈王及代人救濁鹿,敗燕師於勺梁。’不云何年。)

晉取玄武、濩澤。(原註:即雷澤,舜漁處。《水經·沁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九年,晉取玄武、濩澤。’)

十八年,齊築防以為長城。(《水經·汶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齊築防以為長城。’)

十九年,王如衛,命公子南為侯。(《水經·汝水注》、《史記·周本紀》集解、《漢書·武帝紀》注引《紀年》:‘子南勁朝於魏,後惠成王如衛,命子南為侯。’不云何年。)

二十年。

二十一年,魏殷臣、趙公孫裒伐燕,還取夏屋,城曲逆。(《水經·滱水注》引《紀年》:‘魏殷臣、趙公孫裒伐燕,還取夏屋,城曲逆。’不云何年。)

二十二年壬寅,孫何侵楚,入三戶郛。(《水經·丹水注》引《紀年》:‘壬寅,孫何侵楚,入三戶郛。’不云何年。)

楚伐徐州。(《史記·越王句踐世家》索隱引《紀年》:‘越子無顓薨,後十年,楚伐徐州。’)

二十三年,魏章帥師及鄭師伐楚,取上蔡。(《水經·汝水注》引《紀年》:‘魏章率師及鄭師伐楚,取上蔡。’不云何年。)

孫何取□陽。(《水經·潁水注》引《紀年》:‘孫何取□陽。’不云何年。)

秦孝公會諸侯於逢澤。(《史記·六國表》顯王二十七年,秦孝公會諸侯於澤。集解:‘徐廣曰:“《紀年》作逢澤。”’《水經·渠水注》同。)

絳中地○,西絕於汾。(《水經·汾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二十五年,絳中地坼,西絕於汾。’)

二十四年,魏敗韓馬陵。(《史記·魏世家》索隱引《紀年》:‘惠成王二十六年,敗韓馬陵。’)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穰庛帥師及鄭孔夜戰於梁赫,鄭師敗逋。(《水經·渠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苴帥師及鄭孔夜戰於梁赫,鄭師敗逋。’)

與齊田錛戰於馬陵。(《史記·魏世家》索隱引《紀年》:‘二十八年,與齊田錛戰於馬陵。’《孫子吳起列傳》索隱引作‘惠成王二十七年十二月’,乃《紀年》本文,《魏世家》索隱作‘二十八年’,則改從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