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周紀

[一]《竹書》: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新唐書·歷志》

案:此唐代一行《歷議》所引,‘庚寅’二字為一行推算所得,非《紀年》原文。唐蘭先生云:‘唐代一行根據《尚書·武成》的月日,用他的“大衍曆”來推算,認為伐紂應該是庚寅。’(《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刊《新建設》一九五五年三月號。)是。

《尚書·泰誓書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與《紀年》合。

[二]《竹書紀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於坶野。《水經·清水注》

案:《尚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書序》:‘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作《牧誓》。’鄭康成曰:‘“牧”一作“坶”。’孫星衍云:‘“牧”作“坶”者,《說文》云:“朝歌南七十里地。”《詩·大明》疏引《書序》注云:“牧野”,紂南郊地名,《禮記》及《詩》作“坶野”,古字耳。……據此則知《禮記》及《詩》舊本皆作“坶野”,故《水經注》引《詩》亦作“坶野”,今本為後人改從近字也。’(《尚書今古文註疏》卷一一《牧誓》)

《存真》云:‘“西夷諸侯”即《牧誓》之庸、蜀、羌、茅、微、盧、彭、濮也。’

近出周初金文《利○》,記武王伐紂事,云:‘懗(武)征商,隹(唯)甲子朝。’即為是役。此稱‘甲子朝’,與《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合。《逸周書·世俘》:‘維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於周,征伐商王紂,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則鹹劉商王紂,執矢惡臣百人。’《呂氏春秋·簡選》:‘武王虎賁三千人,簡車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於牧野,而紂為禽。’又《首時》:‘(武王)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武王以甲子日敗紂於牧野,所謂‘甲子之事’,金文、《尚書》以及《呂氏春秋》所記皆合。

[三]《竹書紀年》曰:武王親禽帝受於南單之台, 遂分天之明。《水經·淇水注》

晉束皙《汲冢書抄》云:周武王親禽受於南單之台。《初學記》卷二四居處部

《郡國志》曰:……《紀年》曰:武王擒紂於南單之台。《太平御覽》卷一七八居處部

《紀年》曰:武王擒紂於南單之台。《太平寰宇記》卷五六衛州衛縣

案:永樂大典本、黃省曾本《水經注》作‘帝受’,戴震校本作‘帝受辛’,《輯校》同,所據即戴校。《存真》作‘帝受’。他書所引皆作‘受’或‘紂’,無作‘帝受辛’者,當以大典本為是。《御覽》所引,《存真》、《輯校》、《訂補》失收。此《郡國志》非《續漢書·郡國志》,《新唐書·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著錄有《郡國志》十卷,當即其書。

《水經·淇水注》:‘南單之台,蓋鹿台之異名也。’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二三云:‘“分天之明”,“分”疑作“受”,謂受天之明命,觀《史記》“受天明命”自見。鄭環云:明,明命也。’疑是。(《史記·周本紀》:‘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即受天命之意。)

[四]《竹書》云:年四十五。《真誥》卷一五注

案:《真誥》云:‘武王發今為鬼官北斗君。’註:‘文王之子周武王也,……’後即引《竹書》云云。《路史·發揮》卷四、金履祥《通鑑前編》卷六皆引《竹書紀年》:‘武王年五十四。’羅氏父子及金履祥雖未見古本《紀年》,或據當時輯錄之本。《存真》作‘王陟,年五十四’。《輯校》作‘武王年五十四’。皆據《路史》。所引該書,見本書附錄。

[五]《紀年》曰: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太公呂望表》,《金石萃編》卷二五

[六]晉侯築宮而美,康王使讓之。《紀年》雲。《北堂書鈔》卷一八帝王部

案:‘築宮’,《輯校》作‘作宮’。《存真》作‘築宮’。

[七]《紀年》曰: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年不用。《文選·賢良詔》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