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周紀



《紀年》曰: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文選·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注

《紀年》曰: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太平御覽》卷八五皇王部

案:《御覽》卷八五,《輯校》誤作八四,《存真》不誤。《史記·周本紀》:‘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與《紀年》同。

[八]《紀年》曰: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初學記》卷七地部下

案:《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此齊桓公伐楚,管仲與楚使訊答之辭。《呂氏春秋·音初》:‘周昭王親將征荊,辛余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祭公抎於漢中,辛余靡振王北濟,又反振祭公。’西周金文多記昭王南征伐楚事,《○馭○》:‘○馭(御)從王南征,伐楚荊。’《過伯○》:‘過白(伯)從王伐反荊。’《貞○》:‘貞從王伐荊。’唐蘭先生以為均昭王南征時器(《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頁五四)。是。

《楚辭·天問》:‘昭後成游,南土爰底,厥利維何,逢彼白雉。’聞一多先生云:‘“雉”當為“兕”,聲之誤也。《呂氏春秋·至忠篇》:“荊莊襄王獵於雲夢,射隨兕。”《說苑·立節篇》作“科雉”,《史記·齊太公世家》“蒼兕,蒼兕”,索隱曰:“一本或作蒼雉”,《管蔡世家》“曹惠伯兕”,《十二諸侯年表》作“雉”,並其比。……《初學記》七引《紀年》曰:“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本篇所問,即指斯役。然則昭王所逢,是兕非雉,又有明徵矣。’(《楚辭校補》,《聞一多全集》第二冊頁四0四。)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二0以‘兕,水獸,與陸地者異’。皆是。

[九]《紀年》曰: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初學記》卷七地部下

《紀年》曰: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開元占經》卷一0一

《書紀年》曰: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太平御覽》卷九0七獸部

案:此亦記昭王南征事。西周金文屢見‘六○’或‘西六○’之稱,徐中舒先生云:‘西六○為王之禁軍,《大雅·朴棫》之詩云:“周王於邁,六師及之”,此六師應即金文的西六○。西六○為王禁衛,隨時皆在王之左右,所以王行而“六師及之”。’(《禹鼎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考古學報》一九五九年第三期。)

[一0]《書紀年》曰: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貫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太平御覽》卷八七四咎微部

案:《存真》、《輯校》作‘夜清,五色光貫紫微’,所據《御覽》為鮑刻本。《輯校》云:‘《路史·發揮》三注引“清”作“有”。’與影宋本《御覽》合。《存真》、《輯校》所引《路史》注,見本書附錄。

‘王南巡不返’,即《左傳·僖公四年》之‘昭王南征而不復’。《史記·周本紀》:‘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

[一一]《紀年》:穆王元年,築祗宮於南鄭。《穆天子傳》注

案:《左傳·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沒於祗宮也。’正義:‘馬融曰:“祗宮,圻內游觀之宮也。”’

[一二](《紀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壽百歲也。《晉書·束皙傳》

案:《尚書·呂刑》:‘惟呂命,王享國百年,耄荒。’《偽孔傳》:‘言呂侯見命為卿時,穆王以享國百年耄亂荒忽。’《論衡·氣壽》:‘周穆王享國百年。’束皙隱括《紀年》之語,以駁傳統所謂穆王壽百歲之說。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二一云:‘傳雲自武王至穆王享國百年,謂武王在位十七年,成王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昭王十九年,至穆王元年,共享國百年也。’《存真》同。此據今本《紀年》為說,除昭王十九年外,其餘年數未見徵引,是否可信,今不敢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