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八 學二



道理生,便縛不住。〔淳〕

見,須是見得確定。〔淳〕

須是心廣大似這個,方包裹得過,運動得行。〔方子〕

學者立得根腳闊,便好。〔升卿〕

須是有頭有尾,成個物事。〔方子〕

徹上徹下,無精粗本末,只是一理。〔賜〕

最怕粗看了,便易走入不好處去。〔士毅〕

學問不只於一事一路上理會。〔振〕

貫通,是無所不通。

"未有耳目狹而心廣者。"其說甚好。〔振〕

帖底謹細做去,所以能廣。〔振〕

大凡學者,無有徑截一路可以教他了得;須是博洽,歷涉多,方通。〔振〕

不可涉其流便休。〔方子〕

天下更有大江大河,不可守個土窟子,謂水專在是。〔力行〕

學者若有本領,相次千枝萬葉,都來湊著這裡,看也須易曉,讀也須易記。〔方子〕

大本不立,小辨不正。〔可學〕

刮落枝葉,栽培根本。〔可學〕

大根本流為小謗本。舉前說。因先說:"欽夫學大本如此,則發處不能不受病。"〔方〕

學問須嚴密理會,銖分毫析。〔道夫〕

因論為學,曰:"愈細密,愈廣大;愈謹確,愈高明。"〔僩〕

開闊中又著細密,寬緩中又著謹嚴。〔廣〕

如其窄狹,則當涵泳廣大氣象;頹惰,則當涵泳振作氣象。〔方子〕

學者須養教氣宇開闊弘毅。〔升卿〕

常使截斷嚴整之時多,膠膠擾擾之時少,方好。〔德明〕

只有一個界分,出則便不是。〔廣〕

義理難者便不是。〔振〕

體認為病,自在即好。〔振〕

須是玩味。〔方子〕

咬得破時,正好咀味。〔文蔚〕

若只是握得一個鶻侖底果子,不知裡面是酸,是鹹,是苦,是澀。須是與他嚼破,便見滋味。〔〈螢,中"蟲改田"〉〕

易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語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學問之後,繼以寬居。信道篤而又欲執德弘者,人之為心不可促迫也。人心須令著得一善,又著一善,善之來無窮,而吾心受之有餘地,方好。若只著得一善,第二般來又未便容得,如此,無緣心廣而道積也。洽。

自家猶不能怏自家意,如何他人卻能盡怏我意!要在虛心以從善。〔升卿〕

"虛心順理",學者當守此四字。〔人傑〕

聖人與理為一,是恰好。其他以心處這理,卻是未熟,要將此心處理。〔可學〕

今人言道理,說要平易,不知到那平易處極難。被那舊習纏繞,如何便擺脫得去!譬如作文一般,那個新巧者易作,要平淡便難。然須還他新巧,然後造於平淡。又曰:"自高險處移下平易處,甚難。"〔端蒙〕

人之資質有偏,則有縫罅。做工夫處,蓋就偏處做將去。若資質平底,則如死水然,終激作不起。謹愿底人,更添些無狀,便是鄉原。不可以為知得些子便了。〔燾〕

只聞"下學而上達",不聞"上達而下學"。〔德明〕

今學者之於大道,其未及者雖是遲鈍,卻須終有到時。唯過之者,便不肯復回來耳。〔必大〕

或人性本好,不須矯揉。教人一用此,極害理。又有讀書見義理,釋書,義理不見,亦可慮。〔可學〕

學者議論工夫,當因其人而示以用工之實,不必費辭。使人知所適從,以入於坦易明白之域,可也。若泛為端緒,使人迫切而自求之,適恐資學者之病。〔人傑〕

師友之功,但能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終爾。若中間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既有以喻之於始,又自勉之於中,又其後得人商量是正之,則所益厚矣。不爾,則亦何補於事。〔道夫〕

或論人之資質,或長於此而短於彼。曰:"只要長善救失。"或曰:"長善救失,不特教者當如此,人自為學亦當如此。"曰:"然。"〔燾〕

凡言誠實,都是合當做底事;不是說道誠實好了方去做,不誠實不好了方不做。自是合當誠實。〔僩〕

"言必忠信",言自合著忠信,何待安排。有心去要恁地,便不是活,便不能久矣。若如此,便是剩了一個字在信見邊自是著不得。如事親必於孝,事長必於弟,孝弟自是道理合當如此。何須安一個"必"字在心頭,念念要恁地做。如此,便是辛苦,如何得會長久?又如集義久,然後浩然之氣自生。若著一個意在這裡等待氣生,便為害。今日集得許多,又等待氣生,卻是私意了。"必有事焉而勿正",正,便是期必也。為學者須從窮理上做工夫。若物格、知至,則意自誠;意誠,則道理合做底事自然行將去,自無下面許多病痛也。"擴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