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四十三 論語二十五



剛毅木訥近仁章

問:"'剛毅木訥近仁',剛與毅如何分別?"曰:"剛是體質堅強,如一個硬物一般,不軟不屈;毅卻是有奮發作興底氣象。"〔宇〕

仁之為物難說,只是個惻隱、羞惡未發處。這個物事,能為惻隱、羞惡,能為恭敬、是非。剛毅木訥,只是質樸厚重,守得此物,故曰"近仁"。〔震〕

子路問士章

問"何如斯可謂之士"一段。曰:"聖人見子路有粗暴底氣象,故告之以'切偲怡怡'。又恐子路一向和說去了,又告之以'朋友切切偲偲,兄弟則怡怡'。聖人之言是恁地密。"〔謙之〕

問:"胡氏說:'切切,懇到也;偲偲,詳勉也。'如何是懇到詳勉意思?"曰:"古人多下聯字去形容那事,亦難大段解說,想當時人必是曉得這般字。今人只是想像其聲音,度其意是如此耳。'切切偲偲',胡氏說為當。懇到,有苦切之意。然一向如此苦切,而無浸灌意思,亦不可。又須著詳細相勉,方有相親之意。"〔宇〕

善人教民七年章

問:"'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如何恰限七年?"曰:"如此等,他須有個分明界限。如古人謂'三十年制國用,則有九年之食',至班固,則推得出那三十年果可以有九年食處。料得七年之類亦如此。"〔廣〕

問:"孔子云:'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晉文公自始入國至僖公二十七年,教民以信,以義,以禮,僅得四年,遂能一戰而霸。此豈文公加善人一等也耶?"曰:"大抵霸者尚權譎,要功利,此與聖人教民不同。若聖人教民,則須是七年。"〔謨〕

問:"集注先只云:'教民者,教之孝悌忠信。'後又添入'務農講武之法'。"曰:"古人政事,大率本末兼具。"因說,向來此間有盜賊之害,嘗與儲宰議起保伍,彼時也商量做一個計畫。後來賊散,亦不成行。後來思之,若成行,亦有害。蓋才行此,便著教他習武事。然這裡人已是殺人底,莫更教得他會越要殺人。如司馬溫公嘗行保伍之法,春秋教習,以民為兵。後來所教之人歸,更不去理會農務生事之屬,只管在家作鬧,要酒物吃,其害亦不淺。古人兵出於民,卻是先教之以孝悌忠信,而後驅之於此,所以無後來之害。〔燾〕

以不教民戰章

或疑:"'不教民戰。'善人教民也七年,固是教之以孝悌忠信,不須兼戰法而教之否?"曰:"然,戰法自不用了。孔子卻是為見春秋時忒會戰,故特說用教之以孝悌忠信之意。"〔伯羽〕

《朱子語類》 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