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冊一單元作文: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綜述

㈡轉變教學觀念,勇於探索、創新。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有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但是,大多數學校和教師都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教師為主、知識本位的觀念根深蒂固,況且聯考的指揮棒以及標準化考試也束縛了教學工作,一時間也難以發生質的變化。從根上講,“中國的教育觀在本質上是建立在‘惡’的人性假設基礎上的”,因此,教師總是為學生擔心,擔心知識太難學生不易掌握,擔心學生不自覺不守規矩,不管是對學生的能力還是品格總是懷疑多於信任、輕視多於尊重、批評多於表揚、苛求多於寬容、壓制多於鼓勵、約束多於自由。當然西方的教育觀是建立於學生性善的假設基礎上的,但是他們的一所高中的副校長湯普金斯女士則感慨“我們的問題也許是給孩子的自由太多了”。可見,自由過火對孩子也不是件好事。因此,我們的老師要建立其主體性教育思想,尊重孩子,給予孩子平等的話語權,充分相信孩子,適當放手,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正如本文上述的“應該是牧羊人而不是飼養員”,牧羊人的責任就是把學生這群羊帶到一個水美草肥的地方,讓學生自己覓食,防止惡狼來犯和小羊失足落入懸崖。而不是像飼養員那樣把食物選好送進羊的嘴裡。

其次,教師還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意充電,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步伐,勝任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此外,還要注意克服囿於習慣,不願有所改變的惰性,應該充分了解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了解學校以後培養的人才的方向,同時也要放開手腳,敢於嘗試新的方式,來改善現有的方式。

㈢注重學習策略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技術的研究

⒈研究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策略教學模式與教學技術的必要性

學習策略的教學,對學生至關重要。我們過去的教學,重視既定知識的傳授,忽視如何教給學生獲取知識,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形成被動接受式教學。這種教學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與辨別能力,也因而失去了繼續學習、自我深造的智慧技能。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於傳統課程,它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學生長期桎梏於教師指導下的結構學習,整個學習活動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受到抑制,對腳使得講授形成依賴性,除去課內知識外,學生很少從課外活動中自覺的蒐集相關信息,使用的學習策略也大多為認知策略中的複述策略、記憶策略。學習策略單一,不適合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

實驗表明,學習策略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一定的提高(張亞玲、郭德俊,XX)。幫助學習落後、缺乏學習動力的學生的最好辦法是幫助他們學習,特別是幫助他們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是的他們學有所得,學有進步,從中受到學習動機的正強化作用(張慶林,1995)。

已有的實驗研究證明,中國小生往往還不能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助他們選擇有效的策略,他們對教師告訴的學習策略有種依賴性。美國心理學家布朗也發現,“當教兒童某種記憶方法時,他們能很好地運用這些策略,但在後來未要求他們完成類似的任務時,卻不能自動地運用這些策略。”這就更要求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必要且有效的學習策略的教學。⒉將通用教學模式與專門學習策略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