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冊一單元作文: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綜述

一、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策略研究的原因

基於國內外對綜合實踐活動研究的現狀,我認為,對現代教育環境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策略的研究勢在必行,原因如下:

⒈信息化社會需要具有“生存發展能力”的新型人才。新型人才是創造型人才,非模仿型人才;是智慧型型人才,非知識型人才;是能動型人才,非機械型人才;是自主型人才,非工具型人才。學生雖然能從其它分科課程中發展自己的“生存發展能力”,但是其它分科課程並沒有明顯的體現這個目標,而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以培養“生存發展能力”為核心的,是緊密結合生活,解決學校學習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差距問題的,這對新型人才的培養有著重大意義。因此,學生必須採用恰當的學習策略學好這門課程,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生成和發展自己的“生存發展能力”,為日後成為新型人才以適應社會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⒉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極大推動了對學習策略的系統研究,這不僅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現在對學習策略的研究所針對的知識類型、學習活動和信息類型都很單一,一般是陳述性知識、自學活動以及來自印刷教材的文字信息。而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多樣性的課程。原有的學習策略研究成果並不能解決這門課的學習問題。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會豐富和發展學習策略這一領域。

⒊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習策略的研究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是符合主體性教育理論這一時代教育哲學的。要貫徹主體性教育理念,不僅教育工作者需要轉變觀念,學生也要轉變觀念,要從被動的接收者向主動的探索者轉變,要清楚的認識到“教育是為人而存在”不是“人為教育而存在”。本課題研究有利培養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提高課程改革的成效。

⒋對學生個人發展而言,本課題研究在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發展,生成終身學習理念等方面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學生終身受益無窮。

二、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策略的界定

在參考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我偏向的學習策略界定是:學習策略是學生採用的提高學習效率的活動(邵瑞珍,1997)。這樣,我把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策略劃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和社會領域中的學習策略。

⒈認知領域: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過程和結果的意識與控制(加涅,1977)。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邁克卡等人,1990))。

⒉情感領域:對人(包括自己和他人)、對事、對社會的情感態度。

⒊動作技能領域:生產勞動技能(比如,商業活動、手工勞動、工廠勞動和田間勞作等)以及體育活動等。

⒋社會領域:主要指社會活動和交往。有意識的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有利條件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三、研究並貫徹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策略的建議

㈠加強理論研究,不僅要善於演繹還要善於歸納。

學習策略的研究與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成果息息相關。要注意吸收心理學研究成果,結合學與教的理論進行研究,不僅要善於演繹推理,從理論的高度把握學習策略的實質和要領,還要善於歸納總結,從實踐經驗中提煉精華,使之上升到理論水平。研究對象應有所拓寬,加大情感策略、動作技能策略的研究力度;注意整體性,在研究具體學習策略的同時要考慮學生的情感動機策略和激勵策略的研究;策略研究的側重點要從以知識傳承轉移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等方面轉變,加強協作、互動、獨立探索和自主學習方面的學習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