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冊一單元作文: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綜述

3學習策略的教學要“因人而異”

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一般是集體教學,但是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有意識的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注意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來進行教學。也就是說,學習策略的教學要傳授與他們思維發展的水平、知識基礎相適應的策略,這樣才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當然,學習策略的教學也要對不同的學生側重點應有不同。比如,對認知水平稍差一點的學生進行策略教學時,要多讓他們練習,並注重策略的使用條件與範圍的教學,以促使他們能根據需要,有效的選擇學習策略,注重培養他們的策略遷移能力。

(四)將學生在信息素養方面的學習策略與綜合實踐活動課、信息技術教育結合起來

如上所述,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信息網路通訊技術把我們帶進了信息的海洋,也帶進了世界文化薈萃的萬花筒,而我們的學生“缺乏對豐富文化資源進行選擇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搜尋、選擇、分析、判斷、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質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在信息素養方面的學習策略多數是從學生如何搜尋信息,判斷信息真偽方面著手研究的,對於信息道德素質的培養的研究方面略顯薄弱。當然,這方面學習策略的培養旨意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意趣不謀而合,所以,這兩者的“合作”是必然的。可以說,我們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時就在滲透這方面的學習策略,而信息素養方面的學習策略的學習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無形中也就完成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某些教學目標。而綜合實踐活動課貼近社會生活,致力於實踐,著重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自主、協作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與運用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而且,綜合實踐活動是建立在信息平台上的,無處不使用信息技術,該門課程的內在要求和實施方式即是其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式。因此,這三者的某些教育旨意是不謀而合的,對三者的有機整合有利於推動它們教學目標的達成,對學生的發展更是百利而無一害。

思考: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蒐集、處理、判斷、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