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冊一單元作文: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綜述

jones等人的構架法要求在沒有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活動解決學習問題、完成教學任務和成就教學目標⑧。它包括三個方面,即支持、調整和移去支持。支持是運用各種策略進行教學,提高各種策略的模式和補充例子;調整是調整教學的內容與策略以適應學習者的能力與特點,運用恰當的策略進行學習;移去支持是當學生表現出良好的知識與能力狀態時,教學逐漸移去原有的對學生的支持。為了使教學適合學生特點,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評價,以便使學生的學習策略更有效。

學習策略教學實現的途徑一般有學科滲透式和開設專門的學習策略指導課兩種。前者體現各科教學過程中,使教師學習策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但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全員參與;後者則是獨立的教學過程,具有完整性,能夠使學生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於策略本身,而不會被大量的學科知識所淹沒。但是,無論是滲透式還是專門課程式,都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嘗試監控、教師指導等一般途徑來實現。

㈢評述

從以上對文獻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認知心理學對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策略的含義和構成、學習策略與認知策略的關係、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的關係,以及學習策略的教學等幾個方面。所研究的學習策略所針對的知識類型是陳述性知識,學習活動是自學活動,信息類型是來自印刷教材的文字信息。在諸如英語、語文等學科中,有系統的學習策略的研究。但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關學習策略方面的探討,只是基於從信息素養,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模式或者學習方法,信息加工模型等方面的研究,還沒有對學習策略進行系統的研究。

第三部分認識與思考

為了適應人類持續發展的需要,綜合實踐活動成為當代世界各國家建構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結構的基本趨勢。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挪威、法國和我國台灣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都注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國外對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起源、理論基礎、價值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然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採用什麼樣的學習策略才能最大限度的從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受益的研究卻是鳳毛麟角。

現在學習策略研究已從探討兒童認知發展的基礎領域研究逐步發展到套用領域的研究。但目前認知心理學對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策略的含義和構成、學習策略與認知策略的關係、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的關係,以及學習策略的教學等幾個方面。有關學科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第二語言和閱讀領域,其他學科學習策略研究則比較零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不規範”的課程體系來說,對其學習策略的研究就更是少見了。

我國近一年多才逐漸開始重視綜合實踐活動。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規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中國小(3~XX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這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便正式納入基礎課程體系。目前研究較多的“研究性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等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某些相似之處,但也存在很大區別,它們只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之一。在主體性教育哲學觀的指導下,如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怎樣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於這門未發展成熟還有待探索的課程來說,不僅廣大一線教師缺少設計和實施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技能,而且學生也缺乏此類經驗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