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冊一單元作文: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綜述

綜合實踐活動課對學生來說也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要實施綜合活動實踐課程,切實達到培養目標,就要讓學生掌握該門課程的學習策略,改變或者調整一貫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學習,自覺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能夠不唯書,不唯上,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思考,去判斷。我們的絕大部分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學習的,是在老師手把手的教中學的。學生應該怎樣學習這一門新課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怎樣才能學生自身態度、情感如何調控如何把握呢?為此,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策略進行研究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部分學習策略概述

一、學習策略的發展歷史

學習策略作為學習的執行監控系統,對學習者的學習速度和學習質量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自古以來人們就很重視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套用。從現存的一些古代心理學和教育學文獻上,可以看到,歷史上已有相當一部分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夾在他們的著作中談到學習策略並論述過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例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法國近代思想家、心理學家、教育家盧所講的“形成一種獨立的學習方法,要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但是古人對學習策略的這些認識都是比較樸素的,零碎的,沒有經過系統的研究。

真正開始對學習策略進行系統研究始於20世紀。1956年家布魯納和他的同事作了一個有關人工概念的經典試驗。在這個實驗基礎上,布魯納提出了“認知策略”的概念。由於認知策略和學習策略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人們在系統研究認知策略的同時,對學習策略也開始了系統的研究。20世紀中葉以來,在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學習策略的研究始終占有著重要的地位,並成為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發展的一個方向。

二、學習策略的研究現狀

㈠學習觀的變革

我們的絕大部分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學習的,是在老師手把手的教中學的。傳統教學觀中,學生一直是扮演著接收者的角色,是一被動接受的容器。現代的學習觀不僅要與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發生聯繫,而且要把學習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學習不再是學知識而是學習方法、策略,學智慧。學生不在是學習的客體,而是學習的主體,每一個學習者都要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㈡目前的研究成果

⒈學習策略的界定

由於人們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對學習策略的界定也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類:

第一種,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方法或者技能,如,梅耶(ge。mayer)(邵瑞珍、皮連生等,1990)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有目的地影響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動”;瓊斯、艾米爾、凱蒂姆斯(jones,amiran,katims)(史耀芳,1994)認為“學習策略是被用於編碼、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動或思維步驟”;平特里奇(p。pintrich)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生獲得信息的技術或方法”;邵瑞珍(1997)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生採用的提高學習效率的活動”。

第二種,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學習的調節和控制技能,如,奈斯彼特、舒克史密斯(nisbet,shucksmish)(史耀芳,1994)認為“學習策略是選擇、整合、套用學習技巧的一套操作過程”;科爾比(kirby)認為“學習策略是指與認知運算的控制過程有關的過程”;凱爾和比森(kail,bisan)(史耀芳,1994)認為“學習策略是一系列學習活動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學習事件”;魏聲漢(1992)認為“學習策略是在元認知的作用下,根據學習情境的各種變數、變數之間的關係及其變化,調控學習活動和學習方法的選擇與使用的學習方式或過程”;胡斌武(1995)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的,在元認知的作用下,根據學習情境的特點,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選擇與使用乃至調控整個學習活動的內部學習方式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