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記憶中的故鄉作文

國中記憶中的故鄉作文1

閒暇時間,一個人獨自靜靜地坐在陽台上,望著四周高聳林立的樓房,竟不知道這曾經是我兒時的故鄉,是我歡聲笑語中的故鄉,是我記憶中永遠惦念的故鄉,是我身處異處最渴望回到的故鄉,只是它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那個小村莊,也不再是過去的那個小村莊。

兒時的村邊是一條長長的馬路,為什麼叫馬路?因為那時候汽車並不多,家裡有輛馬車也算是賦予的家庭了。平日裡幾個玩伴最愛去的就是這裡,不需要任何載具,只是光著腳丫一路狂奔著就到了這裡。二話不說爬上路邊的楊樹上,扯下幾根細軟的樹枝,編個帽子戴在頭上,哼著兒歌,好奇的看著偶爾過去的一輛或倆輛汽車,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電影,勝過現在看一場精彩的3D電影。那時候,基本上是看不到轎車的,能等到一輛軍用吉普,也算是一件極高興的事情,以至於回家都要向四臨的孩子炫耀一陣子。後來路兩旁的樹被伐了,路也由以前的單行土路,變成了雙向柏油路;再後來雙向的柏油路,變成了雙向四道,又變成的了雙向六道。路越來越寬,各式各樣的車越來越多,道路變得越來越擁堵,路人的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只是兒時的那一份好奇早已經不復存在。在城市繁華的同時,我們似乎在失去著什麼?

記得開始上學以後,村裡的學校搬到了距離村口不遠的地邊上,學校的東邊便是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我上學時,比姐姐們享福得多。過去她們在簡陋而又破爛不堪的教室里讀書學習,裡面連窗戶都沒有,只是凌亂的貼著幾塊塑膠布,每當颳風的時候,都會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冬天孩子們的手十有八九會生凍瘡,那時買不起藥,只聽老人們說手凍破了,找點棉花,用火燒一下,塗在傷口上,明天一早傷口就會結痂。到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真的第二天會結痂不疼了,是自己好的,還是這燻黑的棉花有獨特的療效。

轉眼間我們都進了新教室,新教室都是一準的紅磚大瓦房。嶄新的窗戶,透亮的玻璃,黑面黃腿的新課桌,漆黑的黑板,還有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小火爐。因為那時候沒有暖氣,一個班級的取暖就要靠這神奇的小火爐,即使這火爐烤不到整個房間,但是在每個角落,我們都一樣感到溫暖。新的學校有了許多的體育器材,這些法寶一樣的東西,一般都是不讓隨便動的,因為學校初建資金緊張,弄壞了是沒法補齊的。直到四,五年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漸漸的我們左盼右想的籃球、足球、跳繩、排球等,終於可以拿出來體育課上開心的玩了。其實沒有這些設備的時候,我們也有自己的樂趣。有時候一個石子,也可以痛快的玩一個課間。跳格子、扔沙包、接石子、打四角…。女孩子玩的接石子,資金我也就能接到2個,見過最厲害的女生,五個石子拋起來,手翻個正反面,依然可以全接到,這其中的奧妙至今我還是無法猜透。男生無非就是打元寶,翻跟頭,貼畫片,疊羅漢,玻璃球。操場的四周,每當下課鈴響起,都會圍滿人揮舞著胳膊用力扇著疊的四方的元寶,或是半蹲著閉著一隻眼睛拿著玻璃球,瞄著小小的洞口,或是一群人擠在一起叫著嚷著。可是現在呢?街上的孩子越來越少,家家有了電視,電腦,手機。一般都是關在家裡看電視,上網,打遊戲,或者微信。在

物慾橫流的現在,我們卻變得孤獨冷漠,變得死板固執。為了自己的安逸,抹殺了孩子的那份天性。不知道這應該怪誰,怪城市發展的飛快;怪科技不斷提高;還是怪我們腳步走的太快,思想跟不上這步伐;還是怪新事物的誕生左右了我們的生活。至今我是想不透的,索性隨波逐流罷了。想想:假如等我們的孩子們長大了會不會怪我們的不負責扼殺了他們的天性;假如等我們的孩子們長大了,是不是也會像我們一樣教育他們的下一代。這是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也是我這凡夫俗子所琢磨不透的,所以也就不去想了。

每天走著走著看到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一個個琳琅滿目切怎么也看不到兒時的青磚紅瓦。

老家的門是漆黑色的,朝西開,門倆邊是倆個石墩子。推開門,穿過寄居著燕子的門洞,迎面是一面影背牆,記得上面的瓷磚圖案是泰山上的千年不老松,影背牆角落裡是哪只忠實而又兇惡的大灰狗,作為一個忠實的守衛,它做到了自己應盡的自責,這是我不能忘懷的(我的一篇文章--《狗兒》里有)。往東走是車間,一排十幾米長的平房,頂子上可以放糧食,按風水不可以高於北房(父親說的)。每天車間裡都是轟隆隆的機器聲,夜以繼日,沒有特殊原因不會停歇。那個時候家裡晚上都是燈火通明的,夜裡無論什麼時候起床都不用害怕。記憶中父親母親都是倒班休息,為了趕工,也是那個時候的勞累,他們現在留下了許多病。北房是正房,從東往西五間出廊的紅瓦房。最東邊是雜物房,糧食和一些工具都在這裡,跟其他家庭的雜物間一樣沒有太特別之處。中間三間從東往西依次是父母的臥室,客廳,姐姐的臥室。走進父母的臥室,聽著滴答滴答的鐘擺聲,電視開著,整齊的床,無論多忙母親都要整理好這張大床。電視基本每天姐姐們都要準時霸占的,因為當初我的年齡小總是爭不過他們,所以一般我都喜歡晚上跑出去跟幾個夥伴玩半宿才回家。漸漸的姐姐們上了學,剩下我自己一個人在家,一個人也就不愛看了。走出父母的房間是客廳,左右倆邊是倆套簡易的實木沙發,左右倆邊的茶几上永遠都放著盆插花。客廳的正北是父親的辦公桌,也是他一個人專用的,是我們不敢隨意碰觸的。父親穿著一個白色的跨帶背心,專心致志的做著賬,不容有半點馬虎。姐姐的房間一般是不敢隨意進的。最西邊的房間是鍋爐房,冬日裡供應我們一家子取暖,父親一般不允許我進入的,生怕我動壞了東西。

出西屋穿過廊子,走下北房的台階,左右倆旁是花池子,平日裡母親愛養花草,種的大多是好養活的花草,如月季,死不了,月來香,蝴蝶蘭,仙人掌,鳳仙花等(有些記不得名字了),春夏百花鬥豔別有一番雅致。花池最西邊是一顆香椿樹,緊挨著鍋爐房。聽母親說是盼我長高才載下的,母親常讓我抱著春樹念叨:“椿樹王,椿樹王,你長粗唻,我長長。”似乎這個咒語,讓我的個頭超越了父母,達成所願。後來想想我要是多念幾遍,是不是也能進入NBA火一把。這咒語的靈驗與否是我所不知的。院子鋪的是紅磚,整齊而平穩,裡面還栽著一顆歪脖子辣棗樹,這棗子是極甜的,即使紅綠半熟的時候也是很甜的,就是長得太少,每次打棗都很費勁,不過為了這口甜上房

打棗,冒險也值了。院子西邊是伙房和餐廳,母親端著菜叫喊著:“吃飯了。”飛一樣的跑出去,下手不管燙熱就往嘴裡塞。伙房雖然很簡陋,一個風箱,一個灶台,一個放油鹽醬醋茶的桌子,母親總能準時的端上一碗碗可口的飯菜。母親是個‘魔法師’,簡單的食材都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菜餚來。尤其那道鐵鍋燉魚,家裡親人們工人們都超級愛吃。這種母親的味道是無法言表的,相信我們心中都有那么個味道,回味無窮,永遠難忘。

漸漸的老房子拆了,變成了一片廢墟,不知何時拔地而起便成了高樓,還沒來得及留戀,還沒來得及整理這片片記憶。城市的步伐踏碎了兒時的夢,踏碎了那份黑白的回憶,給我們締造著一個不可預知的城市夢。想再找回那點點滴滴又談何容易。

世界變了,社會變了,人也在變,只是那份初心還依然在那裡守候著過往的一切。所以在繁花似錦、紙醉金迷、九衢三市的現在,不要忘記那曾經伴隨我們走過的最天真浪漫的童年,不要忘記那曾經給我們帶來溫馨和幸福的老家,不要忘記那曾經滿載我們兒時回憶的故鄉。我愛我的老家,我深深的思念著您——養育我的可愛的故鄉。

國中記憶中的故鄉作文2

記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裡民風淳樸,人們生活悠閒而清靜,沒有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也沒有朝九晚五的匆忙,總透著一種自在悠閒的淡淡蘊味,卻是古鄉獨有的味道。

如今,我記憶中的故鄉變得蕭條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農田裡是蓬勃的野草。那一眼曾讓我魂牽夢縈的清泉也只有汩汩細流。山坡上的核桃樹、柿子樹稀稀落落,成熟季節核桃遍地都是,而紅艷艷的柿子總是掛在樹上自生自滅。曾經茂密的竹林大多已枯死。我找不到當初的記憶了,只有父老鄉親的那份淳樸和熱情依舊。

其實,難捨的是我記憶中的故鄉。走在茫茫人海里,看著身旁的芸芸眾生,我的思緒卻總會飄回記憶中的悠悠故鄉。

記得那時四面環山的故鄉幽靜秀美,一條大河清澈見底,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別有一種水雲間的雅致,長滿青苔的老瓦房見證著故鄉依稀滄桑的歲月。故鄉的美純樸自然。藍天,藍得令人沉迷心醉;白雲,白的讓人沒有雜念。賞晨光熹微是美,看暮靄四合是美;賞青山險峻是美,看河水奔騰是美……故鄉的美隱藏在大山深處,需用心品讀才可領略其中韻味。

記憶中我家的院子裡有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清晨,林中和風習習,竹葉沙沙,淡淡的竹香隨風瀰漫而來,浸透肺腑;翠綠的竹葉綴滿露珠,徐徐風中,滴落滿地,如珍珠般晶瑩剔透;薄霧夢幻般在林間飄繞,陽光溫暖地潑灑在林中,使大片鋪陳著竹葉的地面變得斑駁迷離,美麗如畫;孩子們在竹林里追逐、嬉戲、捉迷藏;農家小院裡炊煙裊裊升起,忙裡忙外的大人們拖著長音呼喚著貪玩的孩子們……

竹林下那眼清泉流淌而過形成的一條幽靜小河,裡面生長著碧綠的水草,常常可以看見白鵝在戲水,鴨子在啄泥,雞媽媽領著一群小雞在岸邊找蟲子,大狼狗忠誠地在院前屋後巡邏,那是一幅“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鄉村美麗生活畫卷。

這條小河緩緩地流淌著,最後匯入貫穿故鄉南北的那條大河——我們的母親河,河兩岸垂柳生機勃勃,柳枝依依輕拂河面。河水嘩嘩流淌,河流的多處潭大水深,清澈見底,魚蝦戲水,自由自在。夏天,女孩子們在河裡洗衣服,男孩子們在河裡玩耍,他們有時輕輕拿起河裡的石頭,下面就會有大大小小的螃蟹,抓回家,用油炸,就是一道美味佳肴。秋天裡秋雨綿綿,河水暴漲,濤聲如雷,站在岸邊只見濤濤水、浩浩浪從上游洶湧而來,澎湃著滾滾向東流去,那雄偉氣勢讓人內心震撼很深很深。

故鄉那所唯一的國小是我記憶里曲徑通幽的一處美景,仿佛貫穿生命的脈絡一般清晰依舊,那滿院怒放的向日葵花早已是我記憶深處永遠揮之不去的依戀。還有那青石板小橋,是我們兒時上學的必經之路,承載了我們太多的童年記憶,我常常在想曾經堅硬粗糙的青石板,需要經過多少代人的踩踏、多少風風雨雨的沖刷,才有了那樣的光潔溫潤?是啊,風為之呼嘯,雨為之淋漓,才造就出如此渾樸凝重和底蘊深厚的青石板小橋!

記憶中的故鄉也曾有過它一度的熱鬧。那時候,人們靠著無窮山珍和幾畝薄田也可以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農忙時節,父老鄉親們常常吆著牛在犁地插秧,播種著生活的希望,收穫著豐收的喜悅。農閒時節,淳樸的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坐在農舍的瓦檐下,遠眺著霧氣瀰漫的山巒,層林盡染的山坡,一邊圍著火盆,一邊談論著家長里短、紅白喜事。紅彤彤的火苗映紅了他們古銅色的臉,也映紅了他們紅紅火火的日子。香甜的烤紅薯在人們手裡傳遞著溫暖和溫馨。知足和幸福洋溢在他們的臉上、眉頭和發梢。院子裡的柿子樹上像紅燈籠一般的柿子正紅艷艷地掛滿枝頭。兩隻喜鵲在樹枝上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唧唧喳喳地傳報著喜訊。

然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今的故鄉已留不住那些將要遠行的步伐。但故鄉就像一位慈祥寬厚的母親,仍然從容安詳地目送每個遠行的孩子。就像我一樣,每個從故鄉走出去的人,都對故鄉有著深深的依戀,不管走向何方,故鄉的悠悠歲月卻永遠是遊子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記憶。

我思念故鄉,更思念故鄉的父老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