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報告格式

對於核查中發現的問題要依次以增、刪、改、調等方式,糾正或彌補。

“增”就是增加、補充。報告稿內容、形式中的一切殘缺、間隙、遺漏均須增補。如增補主張,使之完善可行;增補材料使報告稿更具說服力;增補字句,使文句更加嚴謹周密,合乎語法邏輯;增補要素使報告稿結構更加完整。

“刪”,就是抹去。凡不合需要,無助於報告目的、要求的材料、主張、文句都在刪除之列。如與主題無關的多餘的材料、超越職權範圍的主張、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或段落等等。有時限於篇幅,還要“割愛”。

“改”,就是變更。報告稿中一切不正確、不嚴謹、不全面、不貼切的地方,都需要變更為正確的、嚴謹的、妥帖的說法。

“調”,就是調整。即在既有內容與形式範圍內所作的調節。如調整正文各要素的排序,調換字、詞、句的位置等。

在核查並糾正、彌補了各種錯漏之後,還需要從進一步提高表達效果的角度,對報告稿加以完善。如進一步充實內容,調整正文的結構,對文字做更深入精細的推敲、錘鍊等,達到“錦上添花”、使報告稿能產生更大的效用的目的。

在修改文稿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由於修改活動常為一種集體行為,因此,也常會產生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修改意見。這時,若為重大分歧,應以集體決議為最終修改依據;若為一般性分歧,可請主管領導定奪。

其次,擬稿人在修改文稿過程中應正確使用各種修改符號。

最後,修改後的報告稿文面必須整潔,符合報告稿書寫規範的要求。

(七)審定報告稿

報告稿的審定一般送交單位、部門或組織的負責人。從一定意義上說,它是修改工作的延續。

四、會議報告寫作的注意事項

(一)要吃透兩頭。即吃透上頭,摸清下頭。“吃透上頭”就是要深刻領會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指示。這是基層單位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依據。要寫出有思想性、理論性,對本部門、本單位有指導意義的報告,必須反覆學習、理解消化上級的指導示精神。上級的指示,尤其是中央、省、市黨和政府部門的指示,更帶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只有把中央或上級的指示與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才能提出貫徹執行指示精神的具體意見和方法。“摸清下頭”就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全面具體地掌握情況。領導幹部作報告、講話的原材料來自廣大民眾的實踐。對自己周圍的工作情況,民眾的呼聲和要求及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地調查、分析,這是提高報告稿質量的基礎性工作。一篇帶有指導性的會議報告,總的是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擬稿者要親自下去了解有關問題,掌握基層的實際情況,然後把得到的原材料,經過領導機構的集體討論和自己的認真分析,按照上級解決這些問題的指示精神,形成系統的條理性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才能動手起草會議報告。

(二)要實事求是。報告中無論是對過去工作的概括總結,還是提出今後要完成的任務,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成績不誇大,不遺漏,不無中生有,對缺點不掩蓋。提出的措施、辦法,要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