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一

陳俊字子昭,南陽西鄂人也。少學長安,歸為郡吏。漢兵起,為劉嘉長史。既遇世祖,調補曲陽長,謂世祖曰:“欲與君為左右,小縣長何足以留之!”俊即解印綬去〔一〕。世祖以俊為彊弩將軍,將中堅士〔二〕。俊教習進退,皆應旗鼓,臨敵奮擊,所向皆破。世祖曰:“諸將皆如此,復何憂哉!”

〔一〕 范書陳俊傳注引東觀記曰: “俊初調補曲陽長,上曰:‘欲與君為左右,小縣何足貪乎?’俊即拜,解印綬,上以 為安集掾。”袁紀恐有誤。

〔二〕 范書同。而華嶠書作“拜為彊弩偏將軍”,又曰“賜絳衣九百領”。東觀記作“三百領”。又惠棟曰:“中堅,謂中軍堅銳之兵。杜茂為中堅將軍是也。”

王昌字郎,邯鄲人。初,聞赤眉大眾將至,百姓騷動。郎明星曆,以為河北有天子氣,素與趙繆王子林善,豪俠於趙,欲因此起兵。初,王莽時或稱成帝子子輿,為莽殺之。郎於是詐稱子輿以誑動林等,林等亦欲以為亂,乃與趙國大豪李育〔一〕、張參先宣言赤眉將至,立劉子輿以動眾心。遂率車騎數百,晨入邯鄲,止王宮。十二月壬辰,郎自立為天子。外遣將帥徇幽冀。曰:“朕,孝成皇帝子子輿者也。遭趙氏之禍,王莽篡弒,賴知命者將護朕躬〔二〕,解形河濱,削跡趙魏。王莽竊位,獲罪於天,天命佑漢,故使東郡太守翟義、嚴鄉侯劉信擁兵征討,出入胡、漢。普天率土,知朕隱在人間。今也,南嶽諸劉,為朕先驅〔三〕。朕觀天文,乃興於斯。而聖公未知,故且持帝號。今已詔聖公及翟太守驟與功臣詣行在所。荊州刺史、太守皆聖公、翟義所置,彊者負力,弱者疑惑,頓兵傷士,元元喪氣,朕甚悼焉,故遣使者頒下詔書。”是時百姓思漢,言翟義不死,故郎稱之,從民望也。於是自趙國已東,至於遼左〔四〕,皆從風而靡矣。

〔一〕 周壽昌曰:“隗囂傳:殺莽鎮戎大尹。前書王莽傳,鎮戎大尹李育,即此被殺者也。公孫述傳,有李育為將軍,後 降光武。儒林傳,李育曾事東平王蒼,永平初年人。凡三李育,先後同時。”按此則又一李育也,為王郎大司馬。則其時實四李育也。此李育亦見范書王郎傳,周壽昌可謂失之眉睫者矣。又初學記卷十七引謝承書曰:“
李鴻字奉遜,禮信仁孝,友於兄弟。弟育為人所侵辱,育後陰結客報怨,為執法吏所得,當伏罪。”則東漢又有一李育也,惜不詳其生卒年代。

〔二〕 知命者,范書作“郎中李曼卿”,然東觀記作“侍郎韓公等”。

〔三〕 李賢曰:“聖公、光武本自舂陵北徙,故舂陵近衡山,故曰南嶽諸劉也。”

〔四〕 范書王郎傳作“趙國以北,遼東以西”。通鑑從范書。

茂陵人耿弇,字伯昭。父況,王莽時為朔調連率〔一〕。更始立,諸將略地者前後非一,弇乃辭況至京師,因獻貢以自固。弇時年二十一矣。至宋子,會王郎反,從縣吏孫倉、衛苞勸弇降邯鄲〔二〕。弇按劍叱之曰:“所以涉難至長安者,欲以輔劉氏也。今我至京師,陳上谷、漁陽兵馬之用,還出太原、代郡,反覆數十日,歸發突騎以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觀公等族滅不久。”孫倉、衛苞不從,皆亡去。弇聞世祖在盧奴,乃北謁之,世祖置弇門下吏。弇因護軍朱佑求歸發兵,世祖壯之。弇亦書與況,盛陳世祖度略,宜速來相見。況乃馳至昌平,遣小子舒獻馬焉。

〔一〕 李賢曰:“王莽改上谷郡曰朔調,守曰連率。”

〔二〕 范書作“衛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