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一

〔一〕 范書與袁紀同,而漢書王莽傳作“三月辛巳朔”,惠棟以為漢書誤。楊樹達曰:“ 莽改歷,以建醜為正月,則莽之三月正漢之二月,前書據莽歷言之,不為誤也。”楊說是。

〔二〕 范書劉玄傳“濟水”作“淯水”。按水經注卷三十一淯水曰:“王莽地皇二年,朱鮪等共於城南會諸將,設壇燔燎,立聖公為天子於斯水上。”又按卷八濟水,其一出王屋山,與黃河相交後,又平行東入于海;其二出河北贊皇山,於鉅鹿南匯入泜水。二水所經均與綠林軍活動地區無涉。袁紀作濟水誤。

〔三〕 據陳澧校而改。

〔四〕 東觀記劉玄載記曰:“馬武、王匡以為王莽未滅,不如且稱王。”

〔五〕 東觀記劉玄載記作“張卬” 范書亦同。通鑑考異曰:“司馬彪續漢書‘卬’作‘印 ’,袁宏後漢紀作‘斤’,皆誤。今 從范曄後漢書。”考異之說是。今仍其舊文而明其誤。

〔六〕 語見戰國策趙策二。

〔七〕 觀劉玄結客報怨,復以詐死拔父於獄;誅莽後,納鄭興之諫,斷然西都長安,絕非一般怯懦無能之輩。袁紀此文因襲東觀記,實東漢史臣美諛光武、貶惡劉玄之曲筆也。

〔八〕 胡三省曰:“匡、鳳皆位上公而加定國、成國美號也。九卿將軍,職為九卿,各帶將軍之號,仍王莽之制也。”按范書光武帝紀曰“光帝為太常偏將軍”,即其例也。

劉稷擊魯陽,聞更始立,怒曰:“本宗室謀討王莽復社稷者,伯升兄弟也。更始何為者!”不肯詣宛。更始大臣不悅,世祖惡之,謂伯升曰:“事欲不善。” 伯升笑曰:“如是耳。”李軼初與世祖善,後諂新貴而疏世祖。世祖誡伯升曰:“此人不可親也!”伯升不從。平林兵圍新野,不能下,其宰潘臨登城曰:“願得劉公一信。”伯升降之。伯升威名日盛,更始君臣內不自安。頃時,詔示縯七尺寶劍,〔一〕申屠建隨獻王玦示。樊宏曰:“昔鴻門之會,范曾舉玦示項羽,指在高祖,建得無不善乎?”而縯不應。及世祖將至潁川,復深誡伯升。

〔一〕 范書齊武王縯傳作“更始取伯升寶劍視之”。

三月,世祖與諸將略地潁川,父城人馮異、內鄉人銚期〔一〕、潁陽人王霸、襄城人俊傅、棘陽人馬成皆從世祖。

〔一〕 按兩漢志潁川郡無內鄉縣,范書作郟人,袁紀恐誤。或其為長社縣之向鄉亦未可知。

異字公孫,通左氏春秋,好孫子兵法,為郡功曹,監五縣事〔一〕,與父城令苗萌共守。異出行屬縣,為漢兵所得。異曰:“老母在城中,且一夫之用,不足為彊,願據五城以效功。”世祖善之。異歸謂萌曰:“ 觀諸將皆壯士屈起,如劉將軍非庸人也,可以歸身,死生同命。”萌曰:“願從公計。”〔二〕

〔一〕 鈕永建曰:“為郡功曹,范書馮異傳雲,異以郡據監五縣。按續漢志,郡有功曹史,主選署功勞。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諸曹事。其監屬縣,有五部督郵,曹掾一人。據此則掾與功曹不同,馮異蓋以功曹兼督郵之職者。范書雲郡掾,蓋以督郵有曹掾之稱而偏舉也。”

〔二〕 范書馮異傳作“敬從子計” 。

期字次況,身長八尺二寸,容貌壯異。父卒,期行喪三年,鄉里義之。世祖聞其氣勇有志義,召為掾。

霸字元伯,家世獄官。霸為獄吏,不樂文法,慷慨有大志,其父奇之,使學於長安。數年歸,會世祖過潁陽,以賓客見世祖曰:“聞將軍興義兵,誅篡逆,竊不自量,貪慕威德,願充行伍,故敢求見。”世祖曰: “今天下散亂,兵革並興,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夢想賢士,共成功業,豈有二哉!”霸父謂霸曰:“吾老矣,不任軍旅,汝往,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