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一


惟公多擁選士精兵,眾郡駿馬、倉谷、帑藏,皆得自調,忽於詔策,離其威節,騎馬呵噪,為狂刃所害,嗚呼哀哉!賜謚曰果公。”

〔一〕 據陳澧校而改。

國將褒章謂莽曰〔一〕:“皇祖考黃帝之時,中黃直為將,破殺蚩尤。今臣居中黃直之位,願平山東。 ”莽遣章馳東,與太師匡併力。又遣大將軍陽浚守敖倉,司徒王尋將十餘萬屯雒陽填南宮,大司馬董忠養士習射中軍北壘〔二〕,大司空王邑兼三公之職。司徒尋初髮長安,宿霸昌廄,亡其黃鉞。尋士房揚素狂直,迺哭曰:“此經所謂‘喪其齊斧’者也〔三〕。”自劾去。莽擊殺揚。

〔一〕 漢書、范書、通鑑“褒章” 均作“哀章”。

〔二〕 胡三省曰:“恐當作‘北軍中壘’。”

〔三〕 見易巽卦。

四方盜賊往往數萬人,攻城邑,殺二千石以下。太師王匡等戰,數不利。莽知天下潰畔,事窮計迫,迺議遣風俗大夫司國憲等分行天下〔一〕,除井田、奴婢、山澤、六管之禁〔二〕即位以來,詔令不便於民者皆收還之。待見未發,會世祖與通定謀議,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三〕,欲劫前隊大夫甄阜及屬正梁丘賜〔四〕,因以號令大眾。乃使世祖與軼歸舂陵,舉兵以相應。遣從兄子季之長安,以事報父李守。季於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歸。素與邑人黃顯相善,時顯為中郎將,聞之謂守曰:“今關門禁嚴,君狀貌非凡,將以此安之?不如詣闕自歸。事既未然,脫可免禍。”守從其計,即上書歸死,章未及報,留闕下。會事發覺,通得亡走,莽聞之,乃係守於獄。而黃顯為請曰:“守聞子無狀〔五〕,不敢逃亡,守義自信〔六〕,歸命宮闕。臣顯願質守俱東,曉說其子。如遂悖逆,令守北向刎首,以謝大恩。”莽然其書。會前隊復上通起兵之狀,莽怒,欲殺守,顯爭之,遂並被誅,及守家在長安者盡殺之。南陽亦誅通兄弟、門宗六十四人,皆焚屍宛市。

〔一〕 先師陳直漢書新證曰:“風俗大夫官名,姓司國名憲,此句歷來無注。十六金符齋續百家姓譜十一頁,有‘司國奮’、‘司國勝’、‘司國漢成’三印。十鐘山房印舉舉二十六,二十頁,有‘ 司國黽’二印。漢印文字征第四,九頁,有‘司國鸞印 ’。足證司國在兩漢為習見之姓,但此姓在古籍中,僅此一見。亦不見於元和姓纂、姓氏急就篇等姓書。”按袁紀此文實錄自漢書,雖使“司國”之姓再見於古籍,其源一也。又姓解卷三載“司國”之姓,其注曰:“姓苑:漢有朝議郎司國吉。”則此姓亦見載於古姓書也。 ”

〔二〕 按漢書王莽傳,始建國元年,莽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始建國二年,又設六管之令,命縣官酤酒,賣鹽鐵器,鑄錢,諸採取名山大澤眾物者稅之。又令市官收賤賣貴,賒貸予民,收息百月三。

〔三〕 李賢曰:“漢法以立秋日都試騎士,謂課殿最也。翟義誅王莽,以九月都試日勒車騎材官士是也。”又漢官儀曰:“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騎士乃騎兵,材官乃步卒。

〔四〕 李賢曰:“王莽置六隊,郡置大夫一人,職如太守。南陽為前隊,河內為後隊,潁川為左隊,弘農為右隊,河東為北隊,滎陽為祈隊。隊音遂。”又屬正者,都尉也,亦王莽所改。

〔五〕 李賢註:“無狀,謂禍大不可名言其狀也。”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曰:“李說非也。前書東方朔傳“妾無狀”。顏註:“狀,形貌也。無狀,猶言無顏面以見人也。一日自言所行醜惡無善狀。 ”顏有二說,後說尤長。皇甫規傳注云:“無狀者,謂無善狀。”是也。”楊說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