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章皇帝紀下卷第十二


郁鄉侯”作“都鄉侯”。皆據以改。

〔二〕 書伊訓曰:“百官總己以聽冢宰。”傳曰:“伊尹制百官,以三公攝冢宰。”典當本於此,非春秋也。

〔三〕 據陳璞校記刪。

〔四〕 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其文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古人引書多以己意刪改,敞亦然。

〔五〕 遣追形近易訛,故正之。

〔六〕 棱、陵形近而訛,據袁紀卷十四及范書改,下同。

夏五月,京師旱。

冬十月,侍中竇憲為車騎將軍,與執金吾耿秉〔發〕三萬騎征匈奴〔一〕。司徒袁安與諸公卿詣朝堂諫曰:“今國用度不足,匈奴不犯塞,而勞軍遠攻,輕沙漠之難,徼功萬里,非社稷計也。兵,兇器,聖王之所重。”不從。太尉宋由不署名,公卿稍亦止。安獨與司空任隗固爭,前後且十上,不從。

〔一〕 據范書補。

是時諫者甚眾,尚書僕射郅壽下獄。御史何敞上疏諫曰:“臣聞聖主開直言之路,有不諱之詔,猶恐下情不達,復聽歌謠之詞〔一〕。故天人並應,傳福無窮。臣伏見尚書僕射郅壽坐與諸尚書論擊匈奴下獄,奏劾大不敬。臣愚以為壽備機密近臣,以匡輔為職,若朝廷有失,默而不言,悖義背恩,其罪當誅。今壽違眾正議,以安宗廟,為國永福也,豈有私心!如壽被誅,臣恐天下以壽忠直之故,橫加誹謗之誅,殺傷和氣,忤逆陰陽,此誠不可。所以敢犯嚴威,不避夷滅,觸死瞽言,〔非〕為壽也〔二〕。”乃免壽。壽,郅惲之子也。

〔一〕 李賢曰:“歌謠,謂詩也。禮記王制曰‘命太師陳詩觀民風’。鄭玄注云:陳詩,謂采其詩而示之。”

〔二〕 瞽言,論語季氏曰:“孔子曰:‘待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又“
非”字據范書補。

憲遂出師。侍御史魯恭上疏諫曰:“夫天愛人猶父之愛子也。一物有不得其所,則天氣為之錯亂,而況人乎?故愛民者天下愛之。夷狄者,四方之異氣也。蹲夷鋸肆〔一〕,與(烏)鳥〔獸〕無異〔二〕,雜居中國,則錯亂天氣。是以聖王之制,夷狄羈縻不絕而已,不以傷害中國也。今邊境幸無事,宜當修仁行義,尚於無為,令家給人足,各安產業。夫人〔道〕(遂)得於下〔三〕,則陰陽和於上,然後祥風時雨,覆被遠方,則夷狄慕德,重譯而至矣〔四〕。惟陛下留聖恩,征還二將,休罷士卒,以順天下心。”於是竇氏橫甚,司徒袁安輒舉奏之,上雖不從,而權戚嚴憚焉。

〔一〕 李賢曰:“夷,平地;肆,放也。言平生踞傲,肆放無禮也。”

〔二〕 據范書魯恭傳改。

〔三〕 據果親王校而改。

〔四〕 禮記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疏曰:“
譯,陳也,謂陳說外內之言。”據此則重譯乃輾轉翻譯,以明達其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