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靈皇帝紀上卷第二十三

二年(己酉、一六九)
春正月丁丑〔一〕,大赦天下。迎慎〔園〕(國)董貴人幸南宮嘉德殿〔二〕。
〔一〕 是月甲辰朔,無丁丑,疑有訛。

〔二〕 據本卷建寧元年紀文改。

二月己巳,尊董貴人為孝文皇后〔一〕。後置永〔樂〕宮〔二〕,如匽貴人之禮。貴人,河間人。配解瀆侯萇,生帝。後兄子重為五官中郎將〔三〕。

〔一〕 按范書作“三月己巳”。二月癸酉朔,無己巳,袁紀“二月”當是“三月”之誤。又范書及獨斷,“孝文後”皆作“孝仁後”,袁紀亦誤。

〔二〕 據續漢志補。

〔三〕 “官”原誤作“宮”,逕改之。

夏四月壬辰,青蛇見御座殿軒。癸巳,大風折木〔一〕。詔群臣各上封事,靡有所諱。

〔一〕 范書靈帝紀不載青蛇事,又 “大風”下記有“雨雹”。通鑑兩采之。

議郎謝弼上疏曰:“蓋聞蛇者,女子之祥也。皇太后幽隔空宮,愁感天心所致也。皇太后定策帷幄,援立陛下,雖父兄不軌,非皇太后之罪。陛下當以其誅滅之故,特加慰釋之念,而反隔絕,靡有朝問之禮,大虧孝道,不可以示四方。昔周襄王不能事母,夷狄交侵,天命去之,遂陵遲不復興〔一〕。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今以孝桓皇帝為父,豈得不以皇太后為母哉!援神契曰:“天子行孝,四夷和平。’方今邊境斥候,兵革蜂起,非孝無以濟之。願陛下上以堯舜為法,下以襄王為戒,無令皇太后憂愁於北宮〔二〕。一旦有霧露之疾〔三〕,陛下當何面目以見天下乎?”

〔一〕 見前甘昭公注。

〔二〕 按太后徙靈台,乃南宮也,此作北宮,非。又原脫“太”字,逕補。

〔三〕 “霧露”一詞出史記淮南厲王傳袁盎諫文帝之語中,本指受風寒一類的疾病,此乃但有不幸之意。

又匈奴中郎將張奐上書曰:“臣聞風〔為〕(以)號令〔一〕,動物通氣。木者,火之本,相須乃明。蛇者屈伸,隱顯似龍。順至為休徵,逆來為災殃。故大將軍竇武忠肅恭儉,有援立之功。太傅陳蕃敦方抗直,夙夜匪懈。一旦被誅,天下驚怛,海內嘿嘿,莫不哀心。昔周公既薨,成王葬不具禮,天乃大風,偃木折樹。成王發書感悟,備禮改葬,天乃立反風,其木樹盡起〔二〕。今宜改葬蕃、武,選其家屬,諸被禁錮,一宜蠲除,則災變可消,昇平可致也。”

〔一〕 據黃本及范書改。李賢引翼氏風角曰:“凡風者,天之號令,所以譴告人君者也。 ”

〔二〕 見尚書大傳。

天子雖知奐言是,然迫於節等,不得從之。中官惡謝弼,出為〔
廣〕陵府丞〔一〕。郡縣承旨,以他罪死獄中。

〔一〕 據范書補。

張奐字然明,敦煌酒泉人。少與安定皇甫規俱顯當世,而奐又與規善。初,奐為梁冀所辟,冀被誅,奐廢錮。眾人莫敢為言,唯規數薦奐。由是為武威太守、度遼將軍,幽、並清淨,吏民歌之。征拜大司農,賜錢二十萬,除家一人為郎。奐讓不受,願徙戶華陰。舊制:邊民不得內徙。唯奐因功得聽,故奐始為弘農人。

建寧初,奐新至未除,會陳、竇之事。中常侍曹節等承制,使奐率五營士圍武。武自殺,蕃下獄死,義士以此非奐。然素立清節,當可否之間,雖彊御不敢奪也。後以黨事免官禁錮。河東太守董卓慕其名,使兄遺奐縑百匹。奐不受,知卓有奸凶之心,遂與絕。至於朋友之饋,雖車馬不辭也。時被黨錮者,多不守靜,或徙或死,唯奐杜門不出,養徒著書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