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三十四 論語十六



魏問:"謝氏云:'聖人不敢必其不我害也。使其能為我害,亦天也。'是如何?"曰:"這說是聖人必其不能害己,如:'匡人其如予何!'皆是斷然害聖人不得。聖人說出,自恁地直截。如說:'道之將行也與?命之;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這是未定之辭。如孟子說:'吾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遇不遇,看天如何,亦是未定之辭。"〔賀孫〕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章

子善說:"'吾無隱乎爾'。此在弟子自見得如何。如顏子只見得'所立卓爾',冉子自見得'力不足,中道而廢'。聖人以學者不能自去用力,故以此警之。"曰:"要緊意思,都在'吾無行而不與三三子'處,須去仔細認聖人無不與三三子處在那裡。時舉錄云:"須要看聖人如何是'無行不與二三子'處。"凡日用飲食居處之間,認得聖人是如何,自家今當如何。"或問:"鄉黨所得,亦足以見聖人之動靜。"曰:"'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之類,這亦可見。但夫子所以與二三子又不止此,須是實認得意思是如何。"〔賀孫〕

夫子嘗言:"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而"言性與天道,則不可得而聞"。想是不曾得聞者疑其有隱。不知夫子之坐作語默,無不是這個道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聖人雖教人灑掃應對,這道理也在裡面。〔義剛〕

問:"伊川言:'聖人教人常俯就。若是掠下一著教人,是聖人有隱乎爾。'何也?"曰:"道有大小精粗。大者、精者,固道也;小者、粗者,亦道也。觀中庸言'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此言道之大處;'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是言道之小處。聖人教人,就其小者近者教人,便是俯就。然所謂大者精者,亦只在此,初無二致。要在學者下學上達,自見得耳,在我則初無所隱也。"〔銖〕

子以四教章

教人之道,自外約入向里去,故先文後行。而忠信者,又立行之方也。〔謨〕

子善說:"'文行忠信',恐是教人之序,當先博以文,使之躬行,方教之忠信。"曰:"此是表里互說在這裡,不是當學文修行時,不教之存忠信。在教人,當從外說入。"又云:"學者初來,須是先與他講說。不然,是行個甚么?忠是甚物事?信是甚物事?到得為忠為信時,自是說不得。若平日講說到忠信,且只是文。到得盡此忠信二節,全在學者自去做。如講說如何是孝,如何是弟,這都只是文。去行其所謂孝,所謂弟,方始是實事。"〔賀孫〕

"文行忠信",如說事親是如此,事兄是如此,雖是行之事,也只是說話在。須是自家體此而行之,方是行;蘊之於心無一毫不實處,方是忠信。可傳者只是這文。若'行、忠、信',乃是在人自用力始得。雖然,若不理會得這個道理,不知是行個甚么,忠信個甚么,所以文為先。如'入孝,出弟,謹信,汎愛,親仁',非謂以前不可讀書。以前亦教他讀書,理會許多道理。但必盡得這個,恰好讀書。"又曰:"到這裡,卻好讀書。"

讀"子以四教",曰:"其初須是講學。講學既明,而後修於行。所行雖善,然更須反之於心,無一毫不實處,乃是忠信。"〔時舉〕

"文行忠信"。教不以文,無由入。說與事理之類,便是文。國小六藝,皆文也。

"子以四教"。且如國小,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教之男唯女俞。是先教他做個伎倆,這都是行底事。而後教他識義理。〔夔孫〕

問:"'文行忠信',恐是'博文約禮'之意?"曰:"然。忠信只是約禮之實。"〔燾〕

問:"行是就身上說,忠信是就心上說否?"曰:"是。"〔義剛〕

問:"'文行為先,忠信為次'之說如何?"曰:"世上也自有初間難曉底人,便把忠信與說,又教如何理會!也須且教讀書,漸漸壓伏這個身心教定,方可與說。"問:"'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如何?"曰:"讀書最不要如此比並。如上說怕人卒急難理會,須先將文開發他,如詩書禮樂,射御書數,都是文,這自與說務本意不同。"〔賀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