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三 鬼神



問:"鬼神恐有兩樣:天地之間,二氣氤氳,無非鬼神,祭祀交感,是以有感有;人死為鬼,祭祀交感,是以有感無。"曰:"是。所以道天神人鬼,神便是氣之伸,此是常在底;鬼便是氣之屈,便是已散了底。然以精神去合他,又合得在。"問:"不交感時常在否?"曰:"若不感而常有,則是有餒鬼矣。"又曰:"先輩說魂魄多不同。左傳說魄先魂而有,看來也是。以賦形之初言之,必是先有此體象,方有陽氣來附他。"

鬼神以主宰言,然以物言不得。又不是如今泥塑底神之類,只是氣。且如祭祀,只是你聚精神以感之。祖考是你所承流之氣,故可以感。〔揚〕

蔡行夫問事鬼神。曰:"古人交神明之道,無些子不相接處。古人立屍,便是接鬼神之意。"〔時舉〕

問:"祭祀之理,還是有其誠則有其神,無其誠則無其神否?"曰:"鬼神之理,即是此心之理。"〔恪〕

祭祀之感格,或求之陰,或求之陽,各從其類,來則俱來。然非有一物積於空虛之中,以待子孫之求也。但主祭祀者既是他一氣之流傳,則盡其誠敬感格之時,此氣固寓此也。〔僩〕

問:"子孫祭祀,盡其誠意以聚祖考精神,不知是合他魂魄,只是感格其魂氣?"曰:"焫蕭祭脂,所以報氣;灌用郁鬯,所以招魂,便是合他,所謂'合鬼與神,教之至也'。"又問:"不知常常恁地,只是祭祀時恁地?"曰:"但有子孫之氣在,則他便在。然不是祭祀時,如何得他聚!"

人死,雖是魂魄各自飛散,要之,魄又較定。須是招魂來復這魄,要他相合。復,不獨是要他活,是要聚他魂魄,不教便散了。聖人教人子孫常常祭祀,也是要去聚得他。

問:"祖考精神既散,必須'三日齋,七日戒','求諸陽,求諸陰',方得他聚。然其聚也,倏然其聚。到得禱祠既畢,誠敬既散,則又忽然而散。"曰:"然。"〔子蒙〕

問:"死者精神既散,必須生人祭祀,盡誠以聚之,方能凝聚。若'相奪予享'事,如伊川所謂'別是一理'否?"曰:"他夢如此,不知是如何。或是他有這念,便有這夢,也不可知。"〔子蒙〕

問:"死者魂氣既散,而立主以主之,亦須聚得些子氣在這裡否?"曰:"古人自始死,吊魂復魄,立重設主,便是常要接續他些子精神在這裡。古者釁龜用牲血,便是覺見那龜久後不靈了,又用些子生氣去接續他。史記上龜筴傳,占春,將雞子就上面開卦,便也是將生氣去接他,便是釁龜之意。"又曰:"古人立屍,也是將生人生氣去接他。"〔子蒙〕

問:"祭天地山川,而用牲幣酒醴者,只是表吾心之誠耶?抑真有氣來格也?"曰:"若道無物來享時,自家祭甚底?肅然在上,令人奉承敬畏,是甚物?若道真有雲車擁從而來,又妄誕。"〔淳〕以下論祭祀神示。

漢卿問天神地示之義。曰:"註疏謂天氣常伸,謂之神;地道常默以示人,謂之示。"〔人傑〕

地祇者,周禮作"示"字,只是示見著見之義。

地之神,只是萬物發生,山川出雲之類。〔振〕

說鬼神,舉明道有無之說,因斷之曰:"有。若是無時,古人不如是求。'七日戒,三日齋',或'求諸陽',或'求諸陰',須是見得有。如天子祭天地,定是有個天,有個地;諸侯祭境內名山、大川,定是有個名山、大川;大夫祭五祀,定是有個門、行、戶、灶、中霤。今廟宇有靈底,亦是山川之氣會聚處。久之,被人掘鑿損壞,於是不復有靈,亦是這些氣過了。"〔賀孫〕

問:"鬼者,陰之靈;神者,陽之靈。司命、中霤、灶與門、行,人之所用者。有動有靜,有作有止,故亦有陰陽鬼神之理,古人所以祀之。然否?"曰:"有此物便有此鬼神,蓋莫非陰陽之所為也。五祀之神,若細分之,則戶、灶屬陽,門、行屬陰,中霤兼統陰陽。就一事之中,又自有陰陽也。"〔壯祖〕

或言鬼神之異。曰:"世間亦有此等事,無足怪。"味道舉以前日"魂氣歸天,體魄降地;人之出入氣即魂也,魄即精之鬼,故氣曰陽,魄曰陰,人之死則氣散於空中"之說,問:"人死氣散,是無蹤影,亦無鬼神。今人祭祀,從何而求之?"曰:"如子祭祖先,以氣類而求。以我之氣感召,便是祖先之氣,故想饒本作"祭"。之如在,此感通之理也。"味道又問:"子之於祖先,固是如此。若祭其他鬼神,則如之何?有來享之意否?"曰:"子之於祖先,固有顯然不易之理。若祭其他,亦祭其所當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如天子則祭天,是其當祭,亦有氣類,烏得而不來歆乎!諸侯祭社稷,故今祭社亦是從氣類而祭,烏得而不來歆乎!今祭孔子必於學,其氣類亦可想。"長孺因說,祭孔子不當以塑像,只當用木主。曰:"向日白鹿洞欲塑孔子像於殿。某謂不必,但置一空殿,臨時設席祭之。不然,只塑孔子坐於地下,則可用籩、豆、簠、簋。今塑像高高在上,而設器皿於地,甚無義理。"{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