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九 論語一



看文字,且須看其平易正當處。孔孟教人,句句是樸實頭。"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實"字將作"心"字看。須是我心中有不受爾汝之實處,如仁義是也。〔祖道〕

孟子比孔子時說得高。然"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又見孟子說得實。因論南軒奏議有過當處。〔方子〕

或問:"孟子說'仁'字,義甚分明,孔子都不曾分曉說,是如何?"曰:"孔子未嘗不說,只是公自不會看耳。譬如今沙糖,孟子但說糖味甜耳。孔子雖不如此說,卻只將那糖與人吃。人若肯吃,則其味之甜,自不待說而知也。"〔廣〕

聖人說話,磨棱合縫,盛水不漏。如雲"一言喪邦","以直報怨",自是細密。孟子說得便粗,如雲"今樂猶古樂","太王好色","公劉好貨"之類。橫渠說:"孟子比聖人自是粗。顏子所以未到聖人處,亦只是心粗。"〔夔孫〕

孟子要熟讀,論語卻費思索。孟子熟讀易見,蓋緣是它有許多答問發揚。〔賀孫〕讀語孟。

看孟子,與論語不同,論語要冷看,孟子要熟讀。論語逐文逐意各是一義,故用子細靜觀。孟子成大段,首尾通貫,熟讀文義自見,不可逐一句一字上理會也。〔雉〕

沉浸專一於論孟,必待其自得。

讀論語,如無孟子;讀前一段,如無後一段。不然,方讀此,又思彼,擾擾於中。這般人不惟無得於書,胸中如此,做事全做不得。

大凡看經書,看論語,如無孟子;看上章,如無下章;看'學而時習之'未得,不須看'有朋自遠方來'。且專精此一句,得之而後已。又如方理會此一句未得,不須雜以別說相似者。次第亂了,和此一句亦曉不得。〔振〕

人有言,理會得論語,便是孔子;理會得七篇,便是孟子。子細看,亦是如此。蓋論語中言語,真能窮究極其纖悉,無不透徹,如從孔子肚裡穿過,孔子肝肺盡知了,豈不是孔子!七篇中言語,真能窮究透徹無一不盡,如從孟子肚裡穿過,孟子肝肺盡知了,豈不是孟子!〔淳〕

講習孔孟書。孔孟往矣,口不能言。須以此心比孔孟之心,將孔孟心作自己心。要須自家說時,孔孟點頭道是,方得。不可謂孔孟不會說話,一向任己見說將去。若如此說孟子時,不成說孟子,只是說"王子"也!又若更不逐事細看,但以一個字包括,此又不可。此名"包子",又不是孟子也!〔力行〕

論語多門弟子所集,故言語時有長長短短不類處。孟子,疑自著之書,故首尾文字一體,無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若是門弟子集,則其人亦甚高,不可謂"軻死不傳"。

孔門問答,曾子聞得底話,顏子未必與聞;顏子聞得底話,子貢未必與聞。今卻合在論語一書,後世學者豈不幸事!但患自家不去用心。〔儒用〕讀論語。

問:"論語近讀得如何?昨日所讀底,今日再讀,見得如何?"榦曰:"尚看未熟。"曰:"這也使急不得,也不可慢。所謂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謂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榦〕

問叔器:"論語讀多少?"曰:"兩日只雜看。"曰:"恁地如何會長進!看此一書,且須專此一書。便待此邊冷如冰,那邊熱如火,亦不可舍此而觀彼。"〔淳〕

問林恭甫:"看論語至何處?"曰:"至述而。"曰:"莫要恁地快,這個使急不得。須是緩緩理會,須是逐一章去搜尋。候這一章透徹後,卻理會第二章,久後通貫,卻事事會看。如吃飯樣,吃了一口,又吃一口,吃得滋味後,方解生精血。若只恁地吞下去,則不濟事。"〔義剛〕

論語難讀。日只可看一二段,不可只道理會文義得了便了。須是子細玩味,以身體之,見前後晦明生熟不同,方是切實。〔賀孫〕

論讀書之法。擇之云:"嘗作課程,看論語日不得過一段。"曰:"明者可讀兩段,或三段。如此,亦所以治躁心。近日學者病在好高,讀論語,未問學而時習,便說一貫;孟子,未言梁王問利,便說盡心;易,未看六十四卦,便先讀繫辭。"〔德明〕

人讀書,不得攙前去,下梢必無所得。如理會論語,只得理會論語,不得存心在孟子。如理會裡仁一篇,且逐章相挨理會了,然後從公冶長理會去,如此便是。〔去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