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八 大學五或問下

◎傳五章

△獨其所謂格物致知者一段

先生為道夫讀格物說,舉遺書"或問學何為而可以有覺"一段,曰:"'能致其知,則思自然明,至於久而後有覺',是積累之多,自有個覺悟時節。'勉強學問',所以致其知也。'聞見博而智益明',則其效著矣。'學而無覺,則亦何以學為也哉?'此程子曉人至切處。"〔道夫〕

問:"致知下面更有節次。程子說知處,只就知上說,如何?"曰:"既知則自然行得,不待勉強。卻是'知'字上重。"〔可學〕

伊川雲"知非一概,其為淺深有甚相絕者"云云。曰:"此語說得極分明。至論知之淺深,則從前未有人說到此。"〔道夫〕

知,便要知得極。致知,是推致到極處,窮究徹底,真見得決定如此。程子說虎傷人之譬,甚好。如這一個物,四陲四角皆知得盡,前頭更無去處,外面更無去處,方始是格到那物極處。〔淳〕

"人各有個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事。須是真知。"問:"固有人明得此理,而涵養未到,卻為私意所奪。"曰:"只為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謂真知也。"問:"須是涵養到心體無不盡處,方善。不然知之雖至,行之終恐不盡也。"曰:"只為知不至。今人行到五分,便是它只知得五分,見識只識到那地位。譬諸穿窬,稍是個人,便不肯做,蓋真知穿窬之不善也。虎傷事亦然。"〔德明〕

"致知,是推極吾之知識無不切至","切"字亦未精,只是一個"盡"字底道理。見得盡,方是真實。如言吃酒解醉,吃飯解飽,毒藥解殺人。須是吃酒,方見得解醉人;吃飯,方見得解飽人。不曾吃底,見人說道是解醉解飽,他也道是解醉解飽,只是見得不親切。見得親切時,須是如伊川所謂曾經虎傷者一般。〔卓〕

問"進修之術何先者"云云。曰:"物理無窮,故他說得來亦自多端。如讀書以講明道義,則是理存於書;如論古今人物以別其是非邪正,則是理存於古今人物;如應接事物而審處其當否,則是理存於應接事物。所存既非一物能專,則所格亦非一端而盡。如曰:'一物格而萬理通,雖顏子亦未至此。但當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後脫然有個貫通處。'此一項尤有意味。向非其人善問,則亦何以得之哉?"〔道夫〕

問:"'一理通則萬理通',其說如何?"曰:"伊川嘗云:'雖顏子亦未到此。'天下豈有一理通便解萬理皆通!也須積累將去。如顏子高明,不過聞一知十,亦是大段聰明了。學問卻有漸,無急迫之理。有人嘗說,學問只用窮究一個大處,則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說,須是逐鏇做將去。不成只用窮究一個,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會得。豈有此理!為此說者,將謂是天理,不知卻是人慾。"〔明作〕

叔文問:"正心、誠意,莫須操存否?"曰:"也須見得後,方始操得。不然,只恁空守,亦不濟事。蓋謹守則在此,一合眼則便走了。須是格物。蓋物格則理明,理明則誠一而心自正矣。不然,則戢戢而生,如何守得他住。"曰:"格物最是難事,如何盡榜得?"曰:"程子謂:'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後脫然有貫通處。'某嘗謂,他此語便是真實做工夫來。他也不說格一件後便會通,也不說盡榜得天下物理後方始通。只云:'積習既多,然後脫然有個貫通處。'"又曰:"今卻不用慮其他,只是個'知至而後意誠',這一轉較難。"〔道夫〕

問:"伊川說:'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工夫如何?"曰:"如讀書,今日看一段,明日看一段。又如今日理會一事,明日理會一事,積習多後,自然通貫。"〔德明〕德功云:"釋氏說斫樹木,今日斫,明日斫,到樹倒時,只一斫便了。"

問:"伊川云:'今日格得一件,明日格得一件。'莫太執著否?"曰:"人日用間自是不察耳。若體察當格之物,一日之間侭有之。"〔宇〕

窮理者,因其所已知而及其所未知,因其所已達而及其所未達。人之良知,本所固有。然不能窮理者,只是足於已知已達,而不能窮其未知未達,故見得一截,不曾又見得一截,此其所以於理未精也。然仍須工夫日日增加。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工夫更不住地做。如左腳進得一步,右腳又進一步;右腳進得一步,左腳又進,接續不已,自然貫通。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