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八 大學五或問下



"或問云:'萬物生於天地之間,不能一日而相無,而亦不可相無也。'如何?"曰:"萬物生於天地,人如何少得它,亦如何使它無得?意只是如此。"舊夫。

◎近世大儒有為格物致知之說一段

或問中近世大儒格物致知之說曰:"格,猶扞也,御也,能扞御外物,而後能知至道。"溫公。"必窮物之理同出於一為格物。"呂與叔。'窮理只是尋個是處。'上蔡。"天下之物不可勝窮,然皆備於我而非從外得。"龜山。"'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為非程子之言。"和靖。"物物致察,宛轉歸已。"胡文定。"即事即物,不厭不棄,而身親格之。"五峰。

呂與叔謂:"凡物皆出於一,又格個甚么?"固是出於一,只緣散了,千岐萬徑。今日窮理,所以要收拾歸於一。〔泳〕

呂與叔說許多一了,理自無可得窮,說甚格物!〔泳〕

"窮理是尋個是處,然必以恕為本。"但恕乃求仁之方。試看窮理如何著得"恕"字?窮理蓋是合下工夫,恕則在窮理之後。胡文定載顯道語云:"恕則窮理之要。"某理會,安頓此語不得。〔賀孫〕

上蔡說:"窮理只尋個是處,以恕為本。"窮理自是我不曉這道理,所以要窮,如何說得"恕"字?他當初說"恕"字,大概只是說要推我之心以窮理,便礙理了。龜山說"反身而誠",卻大段好。須是反身,乃見得道理分明。如孝如弟,須見得孝弟,我元有在這裡。若能反身,爭多少事。他又卻說:"萬物皆備於我,不須外面求。"此卻錯了。"身親格之",說得"親"字急迫。自是自家格,不成倩人格!〔賜〕

以"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為非伊川之言者,和靖也。和靖且是深信程子者。想是此等說話不曾聞得,或是其心不以為然,故於此說有所不領會耳。謝子尋個是處之說甚好,與呂與叔"必窮萬物之理同出於一為格物,知萬物同出乎一理為知至",其所見大段不同。但尋個是處者,須是於其一二分是處,直窮到十分是處,方可。〔人傑〕

張元德問以"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為非程子之言者。曰:"此和靖之說也。大抵和靖為人淳,故他不聽得而出於眾人之錄者,皆以為非伊川之言。且如伊川論春秋之傳為案,經為斷,它亦以為伊川無此言。且以此兩句即'以傳考經之事跡,以經別傳之真偽'之意,非伊川之言而何!"〔恪〕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乃楊遵道所錄,不應龜山不知。〔泳〕

龜山說:"'只'反身而誠',便天地萬物之理在我。"胡文定卻言:"物物致察,宛轉歸己。見雲雷,知經綸;見山下出泉,知果行之類。"惟伊川言"不可只窮一理,亦不能遍窮天下萬物之理。"某謂,須有先後緩急,久之亦要窮盡。如正蒙,是盡窮萬物之理。〔德明〕

胡文定宛轉歸己之說,這是隔陌多少!記得一僧徒作一文,有此一語。〔泳〕

問:"觀物察己,其說如何?"曰:"其意謂'察天行以自強,察地勢以厚德'。如此,只是一死法。"〔子蒙〕

問:"物物致察與物物而格何別?"曰:"文定所謂物物致察,只求之於外。如所謂'察天行以自強,察地勢以厚德',只因其物之如是而求之耳。初不知天如何而健,地如何而順也。"道夫曰:"所謂宛轉歸己,此等言語似失之巧。"曰:"若宛轉之說,則是理本非己有,乃強委曲牽合,使入來爾。許多說,只有上蔡所謂'窮理只是尋個是處'為得之。"道夫曰:"龜山'反身而誠'之說,只是摸空說了。"曰:"都無一個著實處。"道夫曰:"卻似甚快。"曰:"若果如此,則聖賢都易做了!"又問:"他既如此說,其下工夫時亦須有個窒礙。"曰:"也無做處。如龜山於天下事極明得,如言治道與官府政事,至纖至細處,亦曉得。到這裡卻恁說,次第他把來做兩截看了!"〔道夫〕

知言要"身親格之"。天下萬事,如何盡得!標山"'反身而誠',則萬物在我矣"。太快。伊川云:"非是一理上窮得,亦非是盡要窮。窮之久,當有覺處。"此乃是。〔方〕

格物以身,伊川有此一說。然大都說非一。五峰既出於一偏而守之,亦必有一切之效,然不曾熟看伊川之意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