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八 大學五或問下



遺書晁氏客語卷中,張思叔記程先生語云"思欲格物,則固已近道"一段甚好,當收入近思錄。〔僩〕

問:"暢潛道記一篇,多有不是處,如說格物數段。如雲'思欲格物則固已近道',言皆緩慢。"曰:"它不合作文章,意思亦是,只是走作。"又問:"如雲'可以意得,不可以言傳',此乃學佛之過。下一段雲'因物有遷'數語,似得之。"曰:"然。"先生舉一段云:"極好。"記夜氣。又問:"它把致知為本,亦未是。"曰:"他便把終始本末作一事了。"〔可學〕

問:"看致知說如何?"曰:"程子說得確實平易,讀著意味愈長。"先生曰:"且是教人有下手處。"〔道夫〕

問大學致知、格物之方。曰:"程子與門人言亦不同:或告之讀書窮理,或告之就事物上體察。"〔炎〕

先生既為道夫讀程子致知說,復曰:"'格物'一章,正大學之頭首,宜熟復,將程先生說更逐段研究。大抵程先生說與其門人說,大體不同。不知當時諸公身親聞之,卻因甚恁地差了。"〔道夫〕

問:"兩日看何書?"對:"看或問'致知'一段,猶未了。"曰:"此是最初下手處,理會得此一章分明,後面便容易。程子於此段節目甚多,皆是因人資質說,故有說向外處,有說向內處。要知學者用功,六分內面,四分外面便好,一半已難,若六分外面,則尤不可。今有一等人甚明,且於道理亦分曉,卻只恁地者,只是向外做工夫。"〔士毅〕廣錄詳。

"致知"一章,此是大學最初下手處。若理會得透徹,後面便容易。故程子此處說得節目最多,皆是因人之資質耳。雖若不同,其實一也。見人之敏者,太去理會外事,則教之使去父慈、子孝處理會,曰:"若不務此,而徒欲汎然以觀萬物之理,則吾恐其如大軍之游騎,出太遠而無所歸。"若是人專只去裡面理會,則教之以"求之情性,固切於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要之,內事外事,皆是自己合當理會底,但須是六七分去裡面理會,三四分去外面理會方可。若是工夫中半時,已自不可。況在外工夫多,在內工夫少耶!此尤不可也。"〔廣〕

或問程子致知、格物之說不同。曰:"當時答問,各就其人而言之。今須是合就許多不同處,來看作一意為佳。且如既言'不必盡窮天下之物',又雲'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若於一草一木上理會,有甚了期。但其間有'積習多後自當脫然有貫通處'者為切當耳。今以十事言之,若理會得七八件,則那兩三件觸類可通。若四旁都理會得,則中間所未通者,其道理亦是如此。蓋長短大小,自有準則。如忽然遇一件事來時,必知某事合如此,某事合如彼,則此方來之事亦有可見者矣。聖賢於難處之事,只以數語盡其曲折,後人皆不能易者,以其於此理素明故也。"又云:"所謂格物者,常人於此理,或能知一二分,即其一二分之所知者推之,直要推到十分,窮得來無去處,方是格物。"〔人傑〕

問:"伊川說格物、致知許多項,當如何看?"曰:"說得已自分曉。如初間說知覺及誠敬,固不可不勉。然'天下之理,必先知之而後有以行之',這許多說不可不格物、致知。中間說物物當格,及反之吾身之說,卻是指出格物個地頭如此。"又云:"此項兼兩意,又見節次格處。自'立誠意以格之'以下,卻是做工夫合如此。"又云:"用誠敬涵養為格物致知之本。"〔賀孫〕

問:"程子謂致知節目如何?"曰:"如此理會也未可。須存得此心,卻逐節子思索,自然有個覺處,如諺所謂'冷灰里豆爆'。"〔季札〕

問:"二程說格物,謂當從物物上格之,窮極物理之謂也。或謂格物不當從外物上留意,特在吾一身之內,是'有物必有則'之謂,如何?"曰:"外物亦是物。格物當從伊川之說,不可易。灑埽應對中,要見得精義入神處,如何分內外!"〔浩〕

先生問:"公讀大學了,如何是'致知、格物'?"說不當意。先生曰:"看文字,須看他緊要處。且如大段落,自有個緊要處,正要人看。如作一篇詩,亦自有個緊要處。'格物'一章,前面說許多,便是藥料。它自有個炮爦炙〈火尃〉道理,這藥方可合,若不識個炮爦炙〈火尃〉道理,如何合得藥!藥方亦為無用。"次日稟云:"夜來蒙舉藥方為喻,退而深思,因悟致知、格物之旨。或問首敘程夫子之說,中間條陳始末,反覆甚備,末後又舉延平之教。千言萬語,只是欲學者此心常在道理上窮究。若此心不在道理上窮究,則心自心,理自理,邈然更不相干。所謂道理者,即程夫子與先生已說了。試問如何是窮究?先生或問中間一段'求之文字,索之講論,考之事為,察之念慮'等事,皆是也。既是如此窮究,則仁之愛,義之宜,禮之理,智之通,皆在此矣。推而及於身之所用,則聽聰,視明,貌恭,言從。又至於身之所接,則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信,以至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鬼神之所以幽顯,又至草木鳥獸,一事一物,莫不皆有一定之理。今日明日積累既多,則胸中自然貫通。如此,則心即理,理即心,動容周鏇,無不中理矣。先生所謂'眾理之精粗無不到'者,詣其極而無餘之謂也;'吾心之光明照察無不周'者,全體大用無不明,隨所詣而無不盡之謂。書之所謂睿,董子之所謂明,伊川之所謂說虎者之真知,皆是。此謂格物,此謂知之至也。"先生曰:"是如此。"〔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