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議論文:勤奮是成功的墊腳石

勤奮是成功的墊腳石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告訴我們:勤奮是成功的墊腳石。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奮會積累點滴鑄就輝煌。司馬遷著《史記》,從20歲起就開始週遊,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匯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為《史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歌德花了58年時間,蒐集了大量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界和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愛因斯坦,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日復一日,終因相對論的誕生而成為科學界的奇葩。因為勤奮,安徒生從一個鞋匠的兒子成為童話王;因為勤奮,羅曼•羅蘭獲得了二十年心血的結晶《約翰•克利斯朵夫》;因為勤奮,巴爾扎克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人間喜劇》;還是由於勤奮,愛迪生才有了一千多種偉大的科學發明;愛因斯坦才得以創立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中國古人才給我們留下了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千古美談。……

愛因斯坦說:“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由此可見,勤奮才能催開成功之花,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奮會彌補不足超越自我。當童第周因家境貧寒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的時候,他沒有泄氣,而是更加勤奮:昏暗的路燈下有他讀書身影;幽幽的小徑上記錄著他思索的足跡。做研究,沒有電燈,他就在陰暗的院子裡利用天然光在顯微鏡下從事切割和分離卵子工作;沒有培養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皇天不負有心人,就在這簡陋的“實驗室”里,童第周完成了人生的蛻變,由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成為了的生物學家。陳毅將軍說得好:“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在童第周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於是,我們明白了勤能補拙是良訓。

相反,即使你的天資很高,聰慧機敏,卻懶惰成性,不思進取,同樣會與成功失之交臂。神童方仲永天資聰慧,無師自通,幾歲便能指物作詩,令人嘆為觀止。然而卻不求提高,不作積累,隨父四處炫耀,最終還是落到了一個“泯然眾人”的下場,讓人扼腕默嘆,痛心不已。“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們應以此為鑑。

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奠基石,是補拙益智的催化劑,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樑。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在耕耘的時候,我們就應該付出辛勤的勞動,收穫的時候才會有滿意的果實。

此時不搏更待何時?讓我們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