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圈建設發展計畫

(三)加強市政設施建設

按照統籌協調、銜接配套的原則,加強城鎮道路等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高城鎮對人口和經濟的承載能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1、城鎮道路。加快組團城市連線道路、南環二路、南環三路、北環二路西段、龍水環城路、龍溪大道、縣城主中心東部新區道路網路等城鎮道路及公共運輸系統建設,全面完成組團城市(縣城、龍水)城區主次幹道瀝青路面和人行路面改造;加大對組團城市以外的其他城鎮的道路投資力度,增大城市路網密度,改善路網結構,提高路網效率。

2、市政設施。建成設龍水、郵亭、萬古、玉龍、寶頂等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和東部垃圾處理場,推進西部垃圾處理場前期工作,完善各城鎮排水管網和垃圾收運系統,妥善處理城鎮危險固廢;完善城鎮路燈、消防、文化、體育、休閒娛樂等設施配套,加強城鎮園林、綠化、公園和城區景觀綜合建設,美化市容市貌,改善城鎮生態和環境質量,為民眾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四)加強能源設施建設

堅持節能優先,統籌電、油、氣、煤等能源建設,建立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激勵機制,構築安全可靠、經濟清潔的能源保障體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優先發展電力。規劃建設220千伏大足復隆變電站、110kv萬古變電站、110kv城南變電站建設,實現分龍崗、龍水、萬古三大片區運行;完善35千伏網路結構,增加輸、變電容量,調整各變電站供電區域;根據上一級變電站的位置及負荷分布,10千伏中壓配電網形成若干相對獨立的供電分區,並保證足夠的聯絡容量;解決線路陳舊、線徑小、供電半徑大、線損高、可靠性差等突出問題。提高場鎮線路絕緣化水平,提高配網設備配置水平,提高可靠性、減少設備維護量。

建立燃油儲供體系,合理布局燃油加油站點。建設完善天然氣配送網路,進一步拓展天然氣用戶市場,擴大天然氣普及率。實施煤炭井田的補充勘探和礦井挖潛改造,整合煤炭企業,保持煤炭產量穩定;大力發展農村沼氣,積極推廣生物等新型能源。

(五)信息基礎設施

以先進技術為基礎,以套用技術為核心,推動各種網路互聯互通和升級改造擴容;繼續完善農村通信網路,逐步擴大農村信息網路覆蓋面,實現農村地區的普遍接入;加強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開發、整合信息資源,搭建信息處理和套用平台,不斷推進全縣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推進基礎電信、廣播電視和網際網路普遍服務,提高信息服務能力。加快數位電視普及步伐,積極推進數位電視整體轉換。

六、強化生態環境建設

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支撐體系建設為重點,通過全面實施藍天、碧水、綠色和潔靜工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1、生態建設。全力推進大足生態縣建設。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南北山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等重點工程,確保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實施森林防火阻隔帶、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堅持依法治林、保護森林植被安全;在中敖、高坪地區實施水資源涵養工程,在玉灘、上游、龍水湖水庫等流域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工程,不斷提高瀨溪河流域的水資源涵養能力和供給保障能力。抓好礦山生態恢復與重建工程,嚴格管理開山採石,治理地質災害,促進生態植被的保護和恢復;廣泛發動民眾植樹造林,加強生態建設,擴大城鄉綠地面積,確保全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XX年、2024年和2024年,森林覆蓋率分別提高到30.0%、40.0%和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