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圈建設發展計畫

(二)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建設五金汽摩之都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最佳化工業布局,加強企業管理,推進技術進步,強化保障措施,實現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XX年,實現總產值200億元,增加值55億元,其中:規模企業實現總產值 65億元,增加值16.9億元;2024年,實現總產值490億元,增加值135億元,其中:規模企業實現總產值220億元,增加值63億元;2024年,實現總產值1140億元,增加值300億,其中:規模企業實現總產值620億元,增加值160億元。

1、做特作優工業園區經濟。認真實施工業園區發展規劃,最佳化布局園區產業,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分區;引導產業向園區集中發展,限制一般鑄造加工工業,提升園區產業層次和競爭能力;努力拓展投融資渠道,加快道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步伐,全面提高園區的吸納和承載能力。XX年,力爭進入重慶市工業園區十強行列,建成面積達5.0平方公里,產值150億元以上。

——建成五金汽摩產銷基地。以重慶汽摩產業為依託,充分發揮大足五金和雙橋重型汽車工業優勢,以大足工業園區(a區、b區)和雙橋(車城)工業園區為基礎,整合區域產業優勢,與雙橋聯手打造重慶五金汽摩產銷基地,構建龍水、雙橋、郵亭“三點一線”、以機械及五金汽摩產業為主的工業經濟帶。加強相關產業連結,形成以名牌產品為核心、關聯產品為支撐的產業群體,促使五金機電及汽摩零配件工業集群發展,培育中國西部五金汽摩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做響“西部五金之都”品牌。建設完善五金創新服務中心、淬火、電鍍、鑄造和模具中心;通過多種方式,培育一批有較高素養、懂管理、敬業的企業家;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引進或支持組建3-5個資金、技術雄厚的大型五金汽摩生產銷售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和質量經營戰略,重視馳名商標的培育和發展,加強質量和計量保證體系認證工作。到2024年,力爭創國家級名牌3-5個,重慶市名牌4-6個。

2、做精做靚資源加工工業。隨著成渝輔助通道的建成,適時拓展棠香-智風工業園區和萬古-雍溪工業園區,承接主城的工業企業轉移。棠香-智風工業園區作為縣城組團工業發展區,以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和節水、低耗、無污染工業為主;萬古-雍溪工業園區以礦產資源深加工型產業、化工和機械製造業等為主。

——進一步延長鍶鹽產業鏈。加大碳酸鍶產品的深度開發,積極引進企業、技術、人才,在生產高純鍶鹽產品的同時,實現鍶鹽產業鏈的進一步延長和鍶礦綜合利用,保持和提升大足鍶鹽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做大農副產品加工業。充分發揮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圍繞糧食、生豬、水果、茶葉、筍竹、冬菜、蓮藕等優勢農副產品,發展壯大農副產品加工和石雕、竹木、根雕等旅遊紀念品開發生產,基本建成重慶西部地區重要的農副產品和旅遊商品加工基地。做大現有企業,引進規模企業,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強化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等品牌的認證申報工作,規劃建立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創市級以上品牌5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