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圈建設發展計畫

3、創新土地流轉制度。放開農用地不改變用地性質的流轉,促進農村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在保護和尊重農民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權益的基礎上,探索對農民進城後自願退出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回購、置換等政策,採取土地換社保、提供免費培訓、廉租房或給予住房補貼、子女免費義務教育、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種政策措施,鼓勵農民自願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建立對進城農民自願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統一規範管理的制度及整合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有效機制,最大限度發揮土地效益。對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農民退出的土地,主要實行退耕還林,減輕生態環境壓力。

4、拓展投資融資渠道。鼓勵創辦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創新農村信貸抵押擔保機制。開展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營業稅減免試點,建立農業保險體系和農產品收購期貨交易。做大做強政府性融資平台,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國有資本運作水平。建立融資擔保機構,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等金融機構的聯繫與合作,鼓勵各金融機構增大信貸投入,激發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構建多元化投資格局。

(二)最佳化環境,加強合作

1、最佳化發展環境。強化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充分發揮市場對基礎資源配置的作用,確立企業在市場的投資主體地位,減少生產要素的行政配置,整合優勢資源,建設區域統一市場,積極推動要素流動和重組,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城鄉產業聚集發展。深化“執政為民,服務發展”活動,進一步簡政放權,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範各種收費、審查和檢查,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營造透明高效的服務環境。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障礙,進一步拓寬投資領域,完善融資擔保、市場開拓等服務平台,鼓勵各種經濟成分平等發展,形成各種資本積極參與建設的新格局。

2、突出招商工作。有效利用國家推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重點引進工業、農業產業化、旅遊資源開發和現代流通服務企業;積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教育、環保等項目招商建設,完善招商方式,最佳化招商環境,靈活招商手段,落實招商政策,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打牢招商引資基礎;加大對外宣傳,積極推進組團招商、特許招商、股權招商,努力擴大對外招商的影響,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實效。

3、加強區域合作。抓住國家建設成渝經濟區、固定資產投資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等重大機遇,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區域統一市場、產業關聯發展為切入點,加強橫向交流與區域合作,完善渝西川東八區縣合作機制,積極推動縣內外企業的橫向聯合與重組,搭建起承接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和主城“退二進三”的合作平台。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支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繼續實施出口商品、市場和方式多元化戰略,力求與國際綠色標準接軌。

(三)努力爭取,強化投資

1、爭取上級支持。加快大足經濟社會發展,既需要全縣人民艱苦奮鬥,負重自強,開拓創新,形成合力,推動經濟持續、高速和健康發展,儘快形成自我積累發展的能力,加快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同時,也離不開國家及市裡的大力支持,要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和投資傾向,針對區位不佳、資源缺乏、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主動爭取上級資金的扶持;針對特色產業、區域經濟發展以及最佳化發展環境等問題,主動爭取上級政策的支持,全力以赴,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