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圈建設發展計畫

1、打造現代農業基地。依託良好的生態和旅遊資源,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以寶郵路為軸心,建設觀光農業示範區。重點發展城鎮園林、花卉基地、山坡綠化、環境美化的景觀農業和休閒娛樂、旅遊觀光、農耕體驗的休閒農業。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生態旅遊農業園區和農家樂,把寶郵路沿線建成全縣的綠色通道、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和生態觀光農業示範帶,成為重慶市農業對外開放和展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視窗。重點發展伏淡季水果、優質稻、無公害蔬菜、觀賞花卉、畜禽規模養殖、特種水產等產業,以荷蓮、枇杷、筍竹、冬菜調味品和生態綠茶等品種為主。

——以大銅路、大國路為雙軸心,建設標準農業示範區。重點發展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精品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以黃金梨、茶葉、優質糧油、精細蔬菜等為主。

——以大榮路、大安路為雙軸心,建設生態農業示範區。重點發展滿足市民對農產品多樣化、個性化的精品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建立蠶桑、花椒、水果、優質稻、中藥材、草食牲畜等農副產品原料生產基地。

2、推進集約化經營。正確處理結構調整與糧食生產的關係,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護種糧農民的積極性,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大力探索土地流轉的新機制,提高土地經營集中度和產出效益。堅持走龍頭帶基地、公司+龍頭帶農戶發展之路,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股份合作、引資嫁接、兼併收購等方式做大做強,重點扶持科技型、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繼續實行農業項目資金打捆投入,強化招商引資,儘可能運用市場機制解決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資金需求。

3、推行標準化和新科技運用。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逐步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加快各類農產品生產、加工、檢驗標準的推廣套用;加強農業生產資料質量監管,推廣使用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和有機複合肥;加強產地環境評價和環境質量監測,建立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強化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等品牌的認證申報工作。大力推廣良種良法、規範化栽培、畜禽養殖、疫病防治等新技術,加強與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的交流合作,引進轉化科研成果,扶持發展一批科技型龍頭企業和農業科技示範戶。

(四)實施集群發展戰略,建設現代服務行業

以開拓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擴大消費為主線,推進傳統商業經營方式向現代流通方式轉變,傳統流通格局向大市場、大貿易、大流通轉變,堅持建設有形市場與發展無形市場相結合、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與搞活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相結合,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和增強區域聚合輻射能力。

1.培育重點商貿市場。依託寶(頂)郵(亭)路,構築重點商貿流通市場:

——以現有大足商城、大足商貿中心、新世紀超市、重客隆超市、唯一連鎖超市等基礎,加強城區商貿生態調整,重點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建成規模宏大、功能完備的縣城綜合貿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