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圈建設發展計畫

(四)促進農村人口轉移

大力推進城鎮化、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完善戶籍、就業、入學、安居、社會保障等政策,為人口轉移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和定居條件,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定居和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加快東西部地區人口向中南部轉移步伐。到2024年,全縣城區人口達到54萬人,其中:寶郵路城區人口達到50.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0%,其中:寶郵路城鎮化率達到82%。加強對農民工轉移就業指導,促進農民工向產業技術工人轉變;在進行勞動技能培訓的同時,加強城市文明觀念培訓,促進農民順利融入現代城市生活。

四、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最佳化產業布局,加快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實施旅遊帶動戰略;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

(一)最佳化產業布局,推進區域錯位發展

以重大交通幹線和經濟發展為基礎,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合理配置資源,全力推進寶郵路特色經濟帶建設,打造重慶市最具特色的城鄉統籌發展的經濟帶,進而引領和帶動東部、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最終實現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1、發揮優勢,突出重點

寶郵路特色經濟帶,包括縣城(含龍崗、棠香)、龍水、郵亭、寶頂、智鳳、玉龍、石馬、寶興、珠溪等城鎮。依託寶郵路,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生產力布局,重點發展以五金汽摩為重點的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形成產業密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特色經濟帶,在經濟成長質量和速度、城市核心競爭力、統籌城鄉發展水平以及社會和諧程度等方面,處於全縣領先水平,成為支撐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平台,XX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

——到XX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6.9億元,年均增長19.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492元,年均增長14.7%;城鎮化率達到55.0%。

——到XX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7.8億元,年均增長17.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348元,年均增長13.4%;城鎮化率達到62.2%。

——到2024年,主要經濟社會發展人均指標超過一小時經濟圈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6.0億元,年均增長16.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2052元,年均增長14.9%;城鎮化率提高到82.0%。

2、梯次推進,錯位發展

充分發揮寶郵路特色經濟帶對東部、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實現產業和功能向東、西兩翼的輻射轉移和拓展,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東部地區,包括萬古、雍溪、國梁、金山、回龍、拾萬和古龍等鎮鄉,依託大(足)銅(梁)路、 大(足)國(梁)路和成渝輔助通道,以萬古鎮為中心,近期重點發展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資源加工型為主的工業、商貿流通業、標準農業;中長期隨交通區位瓶頸的突破,以承接主城輻射轉移產業為主。增強區域內的空間聯繫,快速提升城鎮化水平,逐步形成全縣經濟新的增長極,帶動城鄉經濟全面發展。

西部地區,包括中敖、三驅、鐵山、季家、龍石、高升和高坪等鎮鄉,依託大(足)安(岳)路、大(足)榮(昌)路,以中敖、三驅、鐵山為重點,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及手工製造業、以邊境貿易為重點的商貿服務業、生態農業,逐步形成以生態農業、邊境貿易和手工製造業為主的生態經濟區,推動全縣城鄉經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