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你派人到翰林院去,把近兩年的《起居注》①取進宮來,替朕好生看看。倘
有記得不實之處,務必仔細改正,以存信史。”

①《起居住》——記載皇帝日常言行的冊子。

王德化完全懂得他的意思,奏道:“皇爺是堯、舜之君,敬天法祖,勤政愛民,
可為萬世人君楷模。倘史臣們有記載不實之處,奴婢自當遵遵欽命,細心改正。”

崇禎又想了想,說:“你替我傳諭史官們,國家大政,有內閣紅本①及詔諭在,
日後修實錄②可為依據。從今日起,這《起居注》不用記了。”

①紅本——官員的奏疏統稱“本”,經皇帝(或司禮監秉筆太監代他)用朱筆
批過的叫做紅本,存在內閣。
②實錄——每一皇帝死後,史官們把這一朝的大事編纂成書,叫做實錄。

王德化走後不久,劉宗周的奏疏就送到了崇禎面前。同時送來的,還有一本是
兵部題奏的陝西巡撫的緊急軍情塘報。崇禎先拿起劉宗周的本,在心中說:
“哼,這個本到如今才送進宮來!我倒要看看你怎樣回話!”
崇禎沒有料到,劉宗周在疏中不但不向皇帝引罪自責,反而批評了朝廷的許多
弊政,甚至直接批評了君父。崇禎還沒有看完這封大膽的奏疏,已經怒不可遏,提
起朱筆,想批交刑部從重議罪,但是忍一忍,將筆放下,繼續看下去。劉宗周批評
皇上經常用詔獄對待臣民,每年親自斷獄數千件,失去了“好生之德”。在政事上
不顧大體,苛求瑣屑末節,使政體挫傷。對地方官吏不問別的,只看完不成錢糧的
就予以治罪,於是做官的越發貪污,為吏的越發橫暴,逃避田賦的情況越發嚴重。
對百姓“敲扑”繁多,使民生越發凋敝。用嚴刑峻法和沉重聚斂苦害百姓,所以盜
賊一天比一天多。在軍事上,他批評說:由皇上派遣太監監視軍務,使封疆之臣沒
法負起職責。於是總督和巡撫無權,而武將一天比一天怯懦。武將怕死,士兵驕橫,
朝廷的威令行到督。撫身上也無濟於事。朝廷勒限平賊,而軍中每日殺良冒功,老
百姓越發遭受屠戮。他接著懇求撤銷監視太監,增加地方官的責任,徵聘天下賢士,
懲辦貪酷官吏,頒布維新的政令。他最後懇求說:

速旌死事督臣盧象升而戮誤國奸臣楊嗣昌以振紀綱。釋直臣黃道周以開言路。
逮一貫殺良冒功之跋扈悍將左良玉以慰中原之民心。停練餉之徵,下罪己之詔,以
示皇上維新之誠。斷和議之念以示有敵無我。防關以備反攻①。防通、津、臨、德
②以備虜騎南下。

①防關以備反攻——關指山海關。當時山海關仍是明朝對付清兵的重鎮,支援
遼東各城,而對歷次南下清兵起到一定的牽製作用。這句話是建議加強山海關的防
務,使以後南下的清兵不能從南邊進攻(反攻)山海關。
②通、津、臨、德——即通州、天津、臨清、德州,都是當時明朝對付南下清
兵的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