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吳孟明彷徨很久,思前想後,決定暫不執行密旨。他看見密旨上並沒有限他今
晚就將黃等結果,事情還有挽回餘地。當夜他就寫好一封密疏,五更時派長班到會
極門遞進宮中。疏中有這樣的話:“即令二臣當死,陛下何不交付法司明議其罪,
使天下鹹知二臣死於國法?若生殺出之衛臣與北司,天下後世謂陛下為何如主?”
天色剛明,他就找東廠太監曹化淳去了。
在崇禎朝,錦衣衛和東廠都直接對皇帝負責。但吳孟明認為曹化淳畢竟是皇上
的家奴,所以對曹化淳處處表示尊敬,不敢分庭抗禮。遇到有油水的大案子,他受
賄多了,也不惜分給東廠太監。另外,東廠的把柄很多,瞞不住吳孟明,曹化淳也
怕得罪了他,說不定什麼時候自己也會吃虧。因此他對吳孟明也很好,遇事互相維
持。他聽了吳孟明談了皇上的密旨以後,也贊同吳的謹慎處理,並答應親自進宮去
探一探皇上看過吳的回奏以後有什麼動靜,如果皇上對吳不滿,他就設法相救。
吳孟明的密奏恰恰打中了崇禎的忌諱。崇禎一心要讓後世稱他為聖君,為英明
之主,像這樣命錦衣衛暗中害死兩個儒臣,載之史冊,確實不算光彩。可是昨天黃
道周廷爭的倔強勁兒,實在使他痛恨,而葉廷秀竟然敢替他說話,公然偏黨,也不
可饒。想來想去,不處死這二人他實不甘心。他正在沉吟,曹化淳進宮來了。平日,
他把東廠和錦衣衛倚為心腹和耳目,但是對它們都不是完全放心,時常利用這兩個
機構互相監視。現在他有點疑心吳孟明受了廷臣囑託,不完全是替他的“聖名”著
想。聽曹化淳奏完了幾件事情之後,崇禎問他:
“曹伴伴,你同吳孟明常來往么?”
曹化淳躬身奏道:“東廠與錦衣衛,一屬內臣,一屆外廷,只有公事來往,並
無私人來往。”
“朕想問你,吳孟明這個人辦事如何?”
“俗話說,知子莫著父,知臣莫若君。陛下天縱英明,燭照幽隱,自然對吳孟
明十分清楚。據奴婢看來,吳孟明倒是個小心謹慎、肯替陛下做事的人。”
“你知道吳孟明受賄么?”
曹化淳心中吃驚,說道:“歷朝錦衣衛使,不受賄的極少。自陛下登極以來,
歷任錦衣衛使尚不敢幹犯法紀。奴婢也曾密飭偵事人暗中訪查,尚未聽到吳孟明貪
賄情節。既然皇爺問起,奴婢再多方密查就是。”
崇禎沒有做聲。曹化淳也不敢多說一個字。他一走,崇禎就派原來給吳孟明送
密旨的親信太監去把密旨要回,由他親自燒毀。
他決定把黃道周和葉廷秀的案子暫且撂下,讓他們在鎮撫司獄中吃苦,不殺也
不放。想著近來他自己肝火很旺,在上朝時容易暴怒,有時對臣工拍案喝責,還有
些事處置時不暇三思,事過不免後悔,所有這些,傳到後世都會是“聖德之玷”。
左思右想,滿懷煩惱,不覺長嘆。他把王德化叫到面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