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還能夠背得出來。”
“屈子問卜人道:‘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假若是問
你,你將何以回答?”
劉溝垂手恭立,不敢回答,大珠汗不住從鬢邊滾出。
老人說:“像黃石齋這樣的人,敢在皇上面前犯顏直諫,正是屈子在《卜居》
中所說的騏驥。你要你父親‘寧與騏驥亢軛①乎?將隨駕馬之跡乎?’”

①亢軛——“亢”同“抗”,抗軛是並駕齊驅的意思。

劉溝吞吞吐吐地說:“皇上的脾氣,大人是知道的。恐怕此疏一上,大人將有
不測之禍。”
老人說:“我也想到這一點。可是流賊之禍,方興未艾;東虜窺伺,猶如北宋
之末。我只想向皇上痛陳求治之道,改弦易轍,似乎尚可收桑榆之效。都察院職司
風憲,我又身居堂官①,一言一行都應為百官表率。古人說:‘疾風知勁草。’又
云:‘歲寒知松柏之後凋!’遇到今日這樣大關節處,正要見大臣風骨,豈可苟且
求容!”

①堂官——主管長官,掌印堂。

“大人的意見自然很是。不過,皇上一向不喜歡逆耳之言……”
“住口!今日國勢如此危急,我不能為朝廷正是非,振紀綱,使皇上行堯舜之
政,已經是罪該萬死,豈可再畏首畏尾,當言不言?我平生講學,惟在‘誠’、
‘敬’二字。言不由衷,欺騙皇上,即是不誠不敬。事到今日……(他本想說已有
亡國之象,但沒有說出口)如果我只想著明哲保身,我這一生所學,豈非盡偽?死
後將何以見東林諸先烈於地下?你的話,真是胡說!”
“兒子不敢勸大人明哲保身,只是……”
老人嚴厲地看兒子一眼,使他不敢把話說完,然後嘆了口氣,很傷心地說:
“我教你半生,竟不能使你成為君子之儒!讀聖賢書,所學何事?遇到大關節處,
竟然患得患失,虧你還是我的兒子!”
劉汋垂手而立,低著頭,不敢看父親,不敢做聲;汗珠直冒,也不敢用手擦。
過了一陣,見父親不再繼續斥責,雖然心中實認為父親過於固執和迂闊,但也只得
喃喃地說:
“請大人不要生氣。兒子見道不深,一時錯了。”
“你不是見道不深,而是根本沒有見道。以後好生在踐履篤實處下功夫,不要
光記得書上的道理。坐下去,聽我口授,寫!”
等兒子坐下以後,劉宗周沒有馬上口授疏稿,忽然傷心地搖搖頭,用沉痛的浙
東口音朗誦出屈原的四句詩①:

①四句詩——這是《離騷》中的詩句。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
夫惟靈修①之故也。

①修——指君王。

停了片刻,他把已經想好的一些意見對兒子慢慢地口授出來,而一經出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