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七十九 尚書二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只是一句。〔道夫〕

因讀尚書,曰:"其間錯誤解不得處煞多。昔伯恭解書,因問之云:'尚書還有解不通處否?'曰:'無有。'因舉洛誥問之云:'據成王只使周公往營洛,故伻來獻圖及卜。成王未嘗一日居洛,後面如何卻與周公有許多答對?又雲"王在新邑",此如何解?'伯恭遂無以答。後得書云:'誠有解不得處。'"雉問先生近定武成新本。曰:"前輩定本更差一節。'王若曰'一段,或接於'征伐商'之下,以為誓師之辭;或連'受命於周'之下,以為命諸侯之辭。以為誓師之辭者,固是錯連下文說了;以為命諸侯之辭者,此去祭日只爭一兩日,無緣有先誥命諸侯之理。某看,卻是諸侯來,便教他助祭,此是祭畢臨遣之辭,當在'大告武成'之下,比前輩只差此一節。"〔雉〕

"周公曰,王肇稱殷禮"以後,皆是論祭祀,然其中又雜得別說在。〔振〕

◎無逸

柳兄言:"東萊解無逸一篇極好。"曰:"伯恭如何解'君子所其無逸'?"柳曰:"東萊解'所'字為'居'字。"曰:"若某則不敢如此說。"諸友問:"先生如何說?"曰:"恐有脫字,則不可知。若說不行而必強立一說,雖若可觀,只恐道理不如此。"〔蓋卿〕

舜功問:"'徽柔懿恭',是一字,是二字?"曰:"二字,上輕下重。柔者須徽,恭者須懿。柔而不徽則姑息,恭而不懿則非由中出。"〔可學〕璘錄云:"柔易於暗弱,徽有發揚之意;恭形於外,懿則有蘊藏之意。"

◎君奭

顯道問"召公不悅"之意。曰:"召公不悅,只是小序恁地說,裡面卻無此意。這只是召公要去後,周公留他,說道朝廷不可無老臣。"又問:"'又曰'等語不可曉。"曰:"這個只是大綱綽得個意脈子,便恁地說。不要逐個字去討,便無理會。這個物事難理會。"又曰:"'弗吊',只當作去聲讀。"〔義剛〕

"召公不悅",這意思曉不得。若論事了,侭未在。看來是見成王已臨政,便也小定了,許多事周公自可當得,所以求去。

◎多方

艾軒云:"文字只看易曉處,如尚書'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下面便不可曉,只看這兩句。"〔節〕或錄云:"此兩句不與上下文相似。上下文多不可曉。"

◎立政

"文王惟克厥宅心",人皆以"宅心"為處心,非也,即前面所說"三有宅心"爾。若處心,則當雲"克宅厥心"。〔方子〕

◎周官

漢人亦不見今文尚書,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當時只見牧誓有所謂"司馬、司空、司徒、亞旅",遂以為古之三公,不知此乃為諸侯時制。古者諸侯只建三卿,如周官所謂"三太、三少、六卿"。及周禮書,乃天子之制,漢皆不及見。又如中庸"一戎衣",解作"殪戎殷",亦是不見今武成"一戎衣"之文。〔義剛〕

◎顧命康王之誥

康王之誥,釋斬衰而服羈冕,於禮為非。孔子取之,又不知如何?設使制禮作樂,當此之職,只得除之。

伏生以康王之誥合於顧命。今除著序文讀著,則文勢自相連線。〔道夫〕

銖問:"太保稱成王,獨言'畢協賞罰',何也?"曰:"只為賞不當功,罰不及罪,故事事差錯。若'畢協賞罰',至公至明,何以及此?"又問"張皇六師"。曰:"古者兵藏於農,故六軍皆寓於農。'張皇六師',則是整頓民眾底意思。"〔至〕

◎君牙

安卿問:"君牙冏命等篇,見得穆王氣象甚好,而後來乃有車轍馬跡馳天下之事,如何?"曰:"此篇乃內史、太史之屬所作,猶今之翰林作制誥然。如君陳周官蔡仲之命微子之命等篇,亦是當時此等文字自有個格子,首呼其名而告之,末又為'嗚呼'之辭以戒之。篇篇皆然,觀之可見。如大誥梓材多方多士等篇,乃當時編人君告其民之辭,多是方言。如'卬'字即'我'字;沈存中以為秦語平音,而謂之'卬'。故諸誥等篇,當時下民曉得,而今士人不曉得。如'尚書'、'尚衣'、'尚食','尚'乃守主之意,而秦語作平音,與'常'字同。諸命等篇,今士人以為易曉,而當時下民卻曉不得。"〔義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