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三 學七



宜之云:"許叔重太貪作科舉文字。"曰:"既是家貧親老,未免應舉,亦當好與他做舉業。舉業做不妨,只是先以得失橫置胸中,卻害道。"〔可學〕

父母責望,不可不應舉。如遇試則入去,據己見寫了出來。〔節〕

或問科舉之學。曰:"做舉業不妨,只是把他格式,隱括自家道理,都無那追逐時好、迴避、忌諱底意思,便好。"〔學蒙〕

譚兄問作時文。曰:"略用體式,而隱括以至理。"〔節〕

南安黃謙,父命之入郡學習舉業,而徑來見先生。先生曰:"既是父要公習舉業,何不入郡學。日則習舉業,夜則看此書,自不相妨,如此則兩全。硬要咈父之命,如此則兩敗,父子相夷矣,何以學為!讀書是讀甚底?舉業亦有何相妨?一旬便做五日修舉業,亦有五日得暇及此。若說踐履涵養,舉業侭無相妨。只是精神昏了。不得講究思索義理,然也怎奈之何!"〔淳〕

向來做時文,只粗疏恁地直說去,意思自周足,且是有氣魄。近日時文屈曲纖巧,少刻墮在裡面,只見意氣都衰塌了。也是教化衰,風俗壞到這裡,是怎生!〔賀孫〕

今人皆不能修身。方其為士,則役役求仕;既仕,則復患祿之不加。趨走賓士,無一日閒。何如山林布衣之士,道義足於身。道義既足於身,則何物能嬰之哉!〔壽昌〕(以下論仕。)

"諸葛武侯未遇先主,只得退藏,一向休了,也沒奈何。孔子弟子不免事季氏,亦事勢不得不然,舍此則無以自活。如今世之科舉亦然。如顏閔之徒自把得住,自是好,不可以一律看。人之出處最可畏。如漢晉之末,漢末之所事者,止有個曹氏;晉末之所事者,止有個司馬氏,皆逆賊耳。"直卿問:"子路之事輒,與樂正子從子敖相似。"曰:"不然,從子敖更無說。"〔賀孫〕

當官勿避事,亦勿侵事。〔升卿〕

人須辦得去。託身於人仕宦。〔升卿〕

名義不正,則事不可行。無可為者,有去而已。然使聖人當之,又不知何如,恐於義未精也。〔方〕

三哥問:"汀寇姜大老捉四巡檢以去,人當此時如何?"曰:"'事君則致其身',委質為臣,身非我有矣。有道理殺得他時,即殺之。如被他拘一處,都不問,亦須問他:'朝廷差我來,你拘我何為?'如全無用智力處,只是死。孟子言捨生而取義,只看義如何,當死便須死。古人當此,即是尋常,今人看著是大事。"〔揚〕

《朱子語類》 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