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調研報告範文4篇

民族文化是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有發展潛力的一個標準,而企業文化則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有競爭力的一個標尺。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各個領域的競爭已經開展,我國的金融領域也正逐步對外開放,作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謀求發展的農村信用社來說,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樹形象,在形象上抓內控,在內控下建和諧是目前發展的方向,而怎樣創建和諧發展的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完善不得不提上日程。

一、企業文化對農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是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根植於全體員工思想中相對穩定的價值觀、理念、宗旨、規範等。它決定著農村信用社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特徵和企業特色。對於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來說,企業文化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卻是信用社持久發展的決定因素。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個金融企業,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把握住發展機遇,把自己做大、做強,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建立自己相應的企業文化體系。

二、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構成

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大致由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構成:一是企業信譽。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其信用和聲譽是極為重要的。二是服務質量。農村信用社工作的出發點是服務“三農”,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花大力氣搞好“優質文明服務建設”。三是企業道德。農村信用社企業道德必須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只有在員工不斷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夠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才能保證企業行為的端正。四是企業精神。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存在,雖然是無形的,卻在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和員工意識中得到具體的、有形的體現。五是企業目標。農村信用社的目標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追求的動力源。六是企業規範。如果說前五項內容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中的“軟體”,那么,企業規範就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硬體”部份。農村信用社規範主要是指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組織機構以及工作、管理程式和標準等用文表達的內容,它是農村信用社在一定時間內的“定格”,並為維護相應的企業文化軟體服務。七是企業環境。在當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在外部為農村信用社創造一個寬鬆的經營環境,在內部給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工作環境及人際關係,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這種企業環境的創造也體現出農村信用社整個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平和成效。

三、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現狀

(一)文化理念不夠明確。文化理念是員工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動規範,一般包括信合精神、形象標語、座右銘、員工手冊、社歌、宣傳冊等內容,可以用凝鍊的語言、生動的形象進行準確表達。由於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體制不清、產權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統一的規劃,導致在文化理念的表達上含糊不清,不能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問到文化理念,信合員工也一時難以回答。

(二)缺乏現代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源於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同時又促進企業的發展。而大多數農村信用社的領導、員工對這種辯證關係認識不深,造成只重視信用社的業務經營,而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當前農村信用社的一些幹部缺乏現代金融管理知識,缺乏管理現代企業理念,求於安穩,滿足現狀,缺乏把農村信用社做大做強做優的意識。

(三)缺乏共同參與意識。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在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因此,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農村信用社的每一個員工。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是農村信用社最大的內在資源。但由於長期以來受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影響,員工隊伍管理鬆散,工作主動性不強,集體意識淡化,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加上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參與意識。

四、提高信用社企業文化途徑的思考

農村信用社在目前必須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從各方面進行認真的統一和規劃,使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有一個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在思想上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和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必須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要以戰略的眼光,時代的意識,認真抓好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首先企業精神的建設要納入農村信用社發展規劃目標之中,列為企業經營管理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同時要藉助各種宣傳媒體,切實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宣傳,使管理者和員工明白什麼是企業文化,明確企業文化的作用,努力培育強化自己的企業精神。其次制訂創建企業文化規劃,引起廣大職工對本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關注。

(二)各級農村信用社領導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領導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農村信用社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總結提煉,指導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職工的道德教育,造就一支訓練有素的職工隊伍。加強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信用社職工職業道德的形成要經過職業道德教育,形成職業道德觀念,再上升至職業道德信念,從而養成講職業道德的習慣,這樣會使農村信用社的企業精神更顯閃光點,文明服務更紮實,企業文化內含更豐富。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必須要全體員工來關心,要自上而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奮鬥,這就要求員工必須要有“主人翁”意識,不能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對信用社漠不關心。

(四)增強“客戶觀念”,提高服務質量。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真正樹立起“客戶至上,客戶第一”的觀念,真正樹立起“高效地、最優地滿足客戶的需求”的觀念;真正樹立起“不斷創造新的需求,尋求新的客戶”的觀念。離開“客戶觀念”談“企業精神”和“主人翁意識”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這種客戶觀念不僅要體現在組織目標和經營方針中,體現在金融產品設計上,更要體現在服務上,甚至體現在組織結構上。真正把“客戶滿意程度”作為評價我們工作好壞的標尺。

(五)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讓職工人盡其才。企業文化建設如何體現個性化和人性化,是關係到企業文化能否被員工認同並自覺接受的關鍵。企業文化以人為中心,要培養起職工自覺獻身於農村信合事業的責任意識、價值標準、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並使之被廣大職工接受和認同,造成一種內部的動力機制。因此,在企業文化設計中,必須以人為本,讓職工真正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吸引並積極融入這種文化。

(六)加強多層次、多渠道的宣傳工作,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社會認同和接納。農村信用社向社會展示自己的企業精神和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不是孤立地進行的,是要通過社會服務來實施完善。因此,農村信用社要重視做好自身的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的宣傳工作,要採取多種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地進行宣傳,增強自身環境文化氣氛。通過宣傳,讓社會、企業和客戶了解、關心,並參與評議,不斷改進、充實、提高,讓社會不斷認同和接納信用社的企業精神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

甘肅民營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調研報告
企業調研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一、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民營企業人才是指在民營企業人力資源中具有較高教育水平、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能的群體。根據中央組織部和原國家人事部人才統計標準,在民營企業中具有中專畢業學歷以上人員或具有初級職稱以上人員即是人才。在甘肅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中,總體上科技水平較低,因此,具有一定技能的技術工人也應作為人才予以重視。在30多年的發展中,甘肅民營企業人才隊伍逐步壯大,人才政策逐步明確,人才環境逐步改善,人才結構逐步最佳化,人才在民營經濟發展中的貢獻逐步明顯。但也存在人才總量不足、人才層次不高、人才政策不夠優惠、人才流動性大、高素質人才外流、人才使用不合理等問題。僅從政府部門和管理層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引進、留住人才的軟硬環境還不夠理想。人才流動的市場壁壘太高,在專業人才引進方面仍然存在障礙,難以實現人才的市場化配置。有些縣(市、區)規定大學本科以上人才可以落戶,重學歷、看資歷、輕實績,使那些有實際經驗而學歷未達到本科的人才和企業最需要的套用型技術人才及技工被拒之門外。在一些地方,有的民企緊缺鉗工、焊工、精加工等人才,國有企業擁有這類人才,並且暫時閒置,民企上門聯繫,國企卻不同意放人。有的民企急需的緊缺人才,本人雖能真才實幹,但沒有學歷、職稱,無法引進。對沒有房產和戶口的外地子女入學,各地基本上都收取借讀費,昂貴的費用讓一般管理和技術人才難以承受。人事管理和人才流動的法規建設滯後,沒有形成良好的法制環境,致使人才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戶籍管理、檔案管理等體制性壁壘,給民營企業人才引進帶來難度。民營企業人才職稱評定還沒有納入正常軌道,有的企業不知道找那個部門申報,而有的政府部門只管國有或直屬企事業單位,不接受民企的申報。

2、鼓勵“全民創業”的政策有待認真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職人員提前停職、離職、辭職、提前退休創辦企業,鼓勵軍轉幹部自主擇業創業和城市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或從事個體經營,鼓勵科技人員領辦興辦科技型企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充分發揮這些人才創業的積極性、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但要把這些政策落實尚需做大量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3、教育機構專業設定不能適應民企的需要。調查顯示,我省就業的農民工中具有專業技能等級的不足10%。低素質勞動者與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其中教育機構專業設定滯後、人才發展觀念偏差是主要原因。近年來,大學一再擴招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而對畢業生供不應求的技術教育專業少、投入明顯不足。專業設定脫離社會及民企需求,重學歷教育、忽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造成畢業生學不能致用、畢業就“改行”或畢業就“再進修”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技能型人才供給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

4、民企人才的教育培訓尚未納入正常渠道。民營企業人才的繼續教育和發展提高問題基本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絕大多數企業人才表示急切需要進修或學習提高,但與機關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相比,民營企業人才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專業培訓的機會少,時間無法保證,經費沒有來源,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民營企業人才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導致人才穩定性差、頻繁跳槽、流失現象嚴重,過頻的人才流動不僅給企業帶來損失,而且也給個人留下不良記錄。

此外,在人才管理和使用上,民營企業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家族式企業人才管理模式守舊,企業內裙帶關係嚴重,對外來人才不放心、不放權、不放手,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排斥心理,缺乏誠信,挫傷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出現人才頻繁流動,導致企業人才不穩定。還有的民企在用人觀上只注重員工對企業的價值,而較少考慮為員工提供充分的發展機會,追求“拿過來就能用的人才”,忽視員工培訓,不注重使用與開發並重,更不注重員工的自我發展。企業激勵機制不健全,許多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結構設計不合理,員工工資薪酬缺乏靈活性、多樣化,習慣一刀切、固定化,不能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而隨時調整,人才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挫傷積極性。在勞動力比較富裕的“買方市場”的情況下,有的企業老闆很少和員工溝通,幾乎不做任何思想工作,動不動就叫“走人”,甚至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標語貼在廠區顯眼的地方,既是警示也是威脅,難以形成勞資雙方的和諧關係。這些都是導致企業留人難、人才頻繁跳槽或大量外流的原因。

二、鼓勵支持全民創業,創造優越的人才環境

人才是支撐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關鍵。創造優越的人才環境是政府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職責。因此,政府部門要把民企人才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選拔、評價、使用、引進、流動、保障、調整、協調和服務機制,通過多種方式宣傳人才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全社會形成以人為本、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的環境和氛圍。

1、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公共服務。為民營企業創造平等寬鬆的人才政策和用人環境,如制定並實行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縣(市區)自主創業、從事自由職業和到民營企業工作的優惠政策;實行無償人事代理服務;採取靈活、寬鬆的戶籍管理辦法;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評選各種獎勵、提供深造和繼續教育的機會、解決政治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要與國有企業員工一視同仁,為民營企業人才的成長創造平等競爭的機會。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允許個人委託人事代理,按靈活就業人政策以個人身份參加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梵谷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工商、城管等部門給予一定的優惠。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法律規定,健全民企人才社會保障制度,實行與人才價值和作用相匹配的社會保障政策,努力消除企業各類人才的後顧之憂。建立、完善人才市場,逐步形成以市(州)和縣(市、區)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市場為主體、社會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功能、覆蓋全社會的人才市場體系,實現人才資源社會化、資源配置市場化。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繫和溝通,定期組織大型人才招聘會、小分隊外出招聘、網上招聘等活動,努力引進各類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要在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積極為企業人才工作提供優質服務。涉企部門要及時掌握民營企業的人才基本情況、需求和建議,加強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建立人才信息庫,開通企業人才引進“直通車”,做到企業與人才供求信息及時傳遞,幫助企業與人才有效對接。適時組織行業性、專業性的民營企業人才交流會、引才引智洽談會等,組團到經濟發達地區選聘優秀人才。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協調、聯繫,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引進人才、成果帶進人才、技術入股拉進人才。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人事代理制度,健全免費的人事代理服務體系,探索建立人才爭議仲裁制度。同時,為企業人才在家屬就業、子女入學、戶籍轉移、代辦養老保險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安心、舒心地工作。

要認真實施省委、省政府最近下發的《關於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的意見》中的“人才支撐”工程,把民企優秀人才的引進工作與項目招商、資金引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壯大和提高民企人才隊伍,為民營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2、全面落實“全民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政府要責成主管部門細化、具體化“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使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操作性。要從資金、信貸、土地、稅收、項目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全民自主擇業、自立創業,形成優秀人才和民營企業家脫穎而出的社會氛圍。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人才創業基地,為各類人才實現創業理想提供舞台;要制定人才創業資助、人才住房等具體實施辦法,發揮政策導向和保障作用。

3、完善民營企業人才培養機制。學習外地經驗,建議省上和各市(州、縣)設立民企人才培訓基金,著力提升民企人才的綜合素質。管理層要把為民企提供人才培訓做為服務重點,特別要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整體素質、管理實戰能力,只要企業家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就能把企業帶向健康發展的方向,就會對地方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管理層領導要深入企業與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面對面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需求,精心安排課程,並將聘請全國知名經濟學者和省內知名企業家前來授課,由政府提供費用幫助民營企業家“補課”、“充電”,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管理層還要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員工培訓,保證員工培訓學習的時間和經費,提高企業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4、政府主管部門要制定並實行民營經濟人才戰略規劃。為減少民營企業人才開發和管理的盲目性、隨意性,應建立民營企業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對於建立民企人才儲備、流動機制,為民企大力培訓適用人才,實施一視同仁的人才政策等等,均應提前作出規劃和預案。同時要建立急需人才信息庫,將人才需求情況,尤其是緊缺的急需人才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納入人才信息庫,指導大專院校進行專業設定和調整,按規劃需求進行培養和引進。

5、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民企人才管理的指導和統籌。引導民營企業家學會和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科學。人力資源管理決不是“把人管住”,而是“把心留住、把根留住”。要把科學用人列入企業文化建設,重新建立一種具有穩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業文化,發揮企業文化在凝聚人才、穩定人才和激勵人才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文化素質和修養,尊重人才,平等待人,加強溝通,增進交流,廣招人才,留住人才。民企要認真貫徹國家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與員工按規定訂立勞動契約,建立公正合理的績效考評制度,嚴格績效考核,實行優勝劣汰、晉升和激勵機制,尤其要認真對待高級人才;引導企業健全人才社會保障制度,為員工辦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使他們解除後顧之憂。引導企業重視人才培養,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對員工實行終身教育。同時要突破局限,擴大視野,從省內外、甚至國外引進人才並賦予重任,最佳化企業人才隊伍結構。政府部門應放鬆戶籍的跨地域管制,消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儘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動過程中的一系列配套制度。

全市小微型企業扶持政策落實情況調研報告
企業調研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從目前看,小微型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戰場”,是頂住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一環”;從長遠看,通過扶持小微企業,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招”。近年來,國家為了促進小微型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型企業的政策。為了解我市小微型企業扶持政策落實情況,為市委市政府精準施策提供參考,XX年市統計局企調隊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全市300戶小微型企業開展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如下。

一、當前小微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

據調查顯示,新常態下,我市多數小微型企業生產平穩發展,產品市場需求較好、庫存減少,但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低、小、散”格局沒有改變,企業做大做強困難較大。

(一)大部分小微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平穩向好

在調查中,問及“貴企業目前生產狀況與去年同期相比如何”,回答“持平”的占45.3%,列各項目之首;回答“好”的占18.3%。以上兩項合計占63.6%。

(二)多數小微型企業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庫存減少

調查中,問及“今年以來,貴企業主要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去年同期比較如何”,回答“持平”的占51.0%,回答“好”的占13.0%,以上兩項合計占64.0%。問及“今年以來,貴企業庫存與去年同期比較如何”,回答“持平”的占56.7%,回答“減少”的占25.3%,以上兩項合計占82.0%。

(三)多數小微型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費用提高

1、生產成本提高。調查中,問及“貴企業生產成本與去年同期比較如何”,回答“上升0-5%(包含5%)”的占39.3%,回答“上升5%-10% (包含10%)”的占26.7%,回答“上升10%以上”的占9.3%,三項合計占71.3%。回答“下降0-5%(包含5%)”、“下降5%-10%(包含10%)”和“下降10% 以上”的分別占12.4%、11.0%和5.3%。

2、用工成本提高。問及“今年以來,貴企業用工成本與去年同期比較如何”,回答“上升0-5%(包含5%)”的占50.7%,回答“上升5%-10% (包含10%)”的占21.7%,回答“上升10%以上”的占8.3%,三項合計占80.7%。回答“下降0-5%(包含5%)”、“下降5%-10%(包含10%)”和“下降10% 以上”的分別占9.0%、6.3%和4.0%。

3、融資成本上升。問及“貴企業如獲得一定的融資,融資利息及費用與去年同期相比如何”,回答“上升0-5%(包含5%)”的占17.9%,回答“上升5%-10% (包含10%)”的占48.0%,回答“上升10%以上”的占5.3%,三項合計占71.2%。回答“下降0-5%(包含5%)”、“下降5%-10%(包含10%)”和“下降10% 以上”的分別占17.9%、7.4%和3.5%。

(四)多數小微型企業缺乏活力,做大做強動力不足

調查中,問及“今年以來,貴企業勞動用工情況與去年同期比較如何”,回答“沒有招工需求”的占43.3%,列第1位;“有招工需求,但沒有招到所需要的員工”的占13.7%;“有招工需求,僅招到所需要的少部分員工”的占22.3%;“有招工需求,並招到所需要的大部分員工”的占11.4%;而“有招工需求,並招到所需要的全部員工”的占8.3%。

問及“今年以來,貴企業獲得融資情況如何”,回答“沒有融資需求”占41.3%,列第1位;“有需求,但未獲得融資”占33.7%;“有需求,僅獲得所需融資量的少部分”占19.7%;“有需求,並獲得所需融資量的大部分”類占4.0%;“有需求,並獲得所需融資量的全部”占1.3%。

二、小微型企業享受扶持政策情況

近年來,各級政府為了促進小微型企業健康發展,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型企業的政策,有效激發了小微型企業活力,贏得小微型企業主認可,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

(一)落實扶持政策獲得企業認可,但服務仍需改進

問及“貴企業享受的扶持政策對於促進本企業生產經營效果滿意程度”,回答“非常滿意”占13.3%,“比較滿意”占31.2%,“一般滿意”占40.7%,以上三項合計滿意率為85.2%,“不滿意”占14.8%。問及“貴企業認為政府在為小微型企業服務方面是否有改善”,回答“是”的占65.7%,“否”的占34.3%。

(二)扶持政策宣傳力度不夠,覆蓋面不廣

問及“貴企業是否了解《國務院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XX】52號)、《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湘政發【XX】13號)?”,回答“了解”的占49.3%,“不了解”的占50.7%。而問及“貴企業是否了解市、縣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回答“了解”的占53.3%,“不了解”的占46.7%。

(三)扶持政策落實力度不夠,享受面不寬

1、享受減免行政費用優惠政策情況。問及“如果貴企業享受了減免行政費用的優惠政策,具體有哪些(可多選)”,回答“沒有享受”占65.7%,列第1;“免徵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占11.8%,列第2;“免徵契稅”的占10.6%,列第3;“免收交易手續費”占10.0%,列第4;“其他”占1.9%。

2、獲得政府專項資金支持情況。問及“如果貴企業獲得過各級政府有關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的支持,具體有哪些(可多選)”,回答“沒有享受”占63.0%,列第1;“定額職業培訓補貼”占9.5%,列第2;“社會保險補貼”占6.9%;“利率貼息”占6.7%;“租金補貼”的占6.4%;“其他”占4.0%;“養老保險費率過渡政策”占3.5%。

3、享受減稅降費政策情況。問及“如果貴企業享受了減稅降費政策,具體有哪些(可多選)”,回答“沒有享受”占54.3%,列第1;“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含3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免徵增值稅或營業稅”占13.3%,列第2;“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20萬元(含2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額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占12.6%;“個人以股權、不動產、技術發明成果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投資的實際收益,由一次性納稅改為分期納稅”占6.5%;“將失業保險費率由3%降至2%”的占5.6%;“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的借款契約免徵印花稅”的占5.2%;“其他”占2.5%。

4、享受信用評估扶持政策情況。問及“如果貴企業享受了信用評估扶持政策,具體有哪些(可多選)”,回答“沒有享受”占72.2%,列第1;“根據信用評估結果享受融資性擔保服務”占13.2%,列第2;“小微型企業非因主觀故意,未造成危害後果的首次違規、違章行為,工商、稅務、質監等行政執法部門實行‘處罰預警’制度。”占5.4%,列第3;“由政府主導的天使類創投企業的投資基金”占5.1%;“政府為推動和鼓勵小微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設立的風險緩釋基金”的占3.5%;“其他”占0.6%。

5、享受用工方面扶持政策情況。問及“貴企業是否享受過勞動用工方面的扶持政策”,回答“是”的占22.0%,“否”的占78.0%。

6、享受電力供應方面扶持政策情況。問及“貴企業是否享受過電力供應方面的扶持政策”,回答“是”的占19.3%,“否”的占80.7%。

7、享受土地使用方面扶持政策情況。問及“貴企業是否享受過土地使用方面的扶持政策”,回答“是”的占30.0%,“否”的占70.0%。

8、享受企業準入登記方面扶持政策情況。問及“貴企業準入登記方面是否享受過扶持政策”,回答“是”的占26.0%,“否”的占74.0%。

9、獲得政府服務情況。問及“貴企業獲得過政府哪些方面的服務(可多選)”,回答“沒有獲得”占32.5%,列第1;“自主申報時,各相關單位提供有詳細扶持政策介紹的辦事指南”占25.8%,列第2;“政府入口網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供各類扶持政策信息”占20.7%,列第3;“創業輔導、管理諮詢、技術推廣、人才培訓、行銷策劃、法律援助服務”占19.9%;“其他”占1.1%。

(四) “三道坎”影響小微型企業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問及“如果貴企業沒有享受到相關扶持政策,是受哪些因素影響(可多選)”,回答“沒有渠道了解扶持政策的內容、辦理條件、流程”占35.4%,列第1;“享受政策所需要辦理的行政審批項目太多”占26.5%,列第2;“企業很難達到扶持政策的要求”占22.5%,列第3;以上三項合計占84.4%。“企業經營規模太小,沒必要去爭取”占15.3%;“其他”占0.3%。

(五)資金問題仍是制約小微型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

問及“如果貴企業沒有享受到相關扶持政策,最希望能享受到哪些扶持政策(可多選)”,回答“財政金融支持”占31.0%,列第1;“優質的公共服務”占24.6%,列第2;“減少審批和資質資格認證”占23.3%,列第3;以上三項合計占78.9%;“處罰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占10.7%;“對新設立單位經營場所的支持”占9.6%;“其他”占0.8%。

三、切實促進扶持政策落實的建議

小微型企業已成為促進就業、升級產業、活躍經濟、穩定社會的重要支柱,扶持小微型企業的健康發展,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切實抓緊抓好。

(一)進一步廣宣傳。一是認識再提高。在落實各項小微型企業扶持政策過程中,有的參與部門存在“重大輕小”的傾向,對落實扶持政策重視不夠,影響政策實效。要樹立抓小微型企業扶持政策落實就是抓“惠民生、擴就業、促發展”的觀念。二是措施更多樣。除在各級政府入口網站、小微企業主管部門和工商部門集中公開各類扶持政策外,還要通過舉辦培訓班、郵寄、派發和網上下載的方式,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曉率。並結合我市各類幫扶活動,深入開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務進小微型企業,使企業充分享受應享的扶持政策。三是解讀更詳細。整理近年來中央、省、市級各相關部門出台的扶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分類歸檔,彙編成冊,在此基礎上,各相關部門要明確責任人員專業解讀扶持政策,確保小微型企業對扶持政策一清二楚,應享盡享。

(二)進一步抓落實。XX年頒發的《國務院關於扶持小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XX】52號)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扶持小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湘政發【XX】13號)對小微型企業各項扶持政策已十分具體。要發揮其效用,關鍵在於落實。一要部門配合協調到位。對小微型企業實施扶持,各級各部門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確保小微型企業扶持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要建立由政府牽頭,發改、經信、財政、銀監、工商、質監、稅務等部門參與的政策傳導機制,明確相應責任,實行部門聯動,對享受扶持政策的小微型企業實施動態監管。二要建立督查落實機制。各級政府要牽頭定期對所有相關部門的落實措施、落實力度、落實效果進行督查和評估,為進一步落實扶持政策措施提供參考依據。三要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建立扶持小微型企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和解決小微型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將扶持小微型企業發展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對縣市區、部門進行獎優罰劣。

(三)進一步優服務。一是強引導。要在現有城鄉功能規劃的基礎之上,整合局部區域功能分工,通過建立土地使用、標準廠房、門面租金以及稅費等優惠機制,將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與省創新創業園區“135”工程結合,引導小微型企業集聚集群發展。二是建平台。建立和完善小微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創業輔導、管理諮詢、技術推廣、人才培訓、行銷策劃、法律援助等優質服務。完善金融服務公司或擔保公司及小微型企業應急互助基金,為企業融資擔保、貸款“過橋”提供高效服務。三是轉作風。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契機,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執行力,營造高效服務環境。全面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對扶持政策的落實情況,跟蹤督查,確保落到實處。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調研報告
企業調研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一、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兩年來,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截止到XX年底達3.5萬家,比XX年增加2.2萬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發展質量還不夠高,特別是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通過對部分企業的調研,對於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別是處於初創期的企業而言,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不是資金問題,而是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關係到科技型中小企業未來在市場上能夠走多遠。

許多企業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是企業的導航燈,對於企業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負責人直言,“我們對於外來的資金有著強烈的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心理的根源就是企業沒有系統化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規劃,有了外部投資以後企業怎么發展,反而心裡沒底。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辦人大多是科技人員,管理團隊主要是由同學、師生等人員構成,裙帶關係明顯,職業經理人缺位,有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甚至都是清一色的科技人員,這種人員結構在公司文化上具有較高的認同感,但是嚴重製約了企業科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就企業內部管理而言,組織架構設計不合理是其主要問題之一。有的企業部門職能重疊,有的企業崗位職責模糊,有的企業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職能部門,沒有研發部。沒有專門的行銷隊伍,甚至有的企業老總就是公司唯一的銷售人員,公司80%訂單都由總經理獲得。

缺乏有效的的薪酬激勵機制是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中又一重要問題。科技型中小企業與一般的加工製造企業有所不同,員工大多屬於知識型崗位,必須設計出符合企業特點的員工考核評價機制,才能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才能留住人才,招來高端人才。

二、市場機制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通過兩年的建設與發展,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去年市政府下發《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津政發[XX]22 號),全方位、多渠道鼓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立與發展,各級政府紛紛加大資金的投入,全市上下已經形成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但是,從企業發展的長期來看,市場化機制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兩年來,通過市區縣財政投入直接為企業融資200餘億元,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保障體系月應該成為今後努力的方向,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積極推動全市各商業銀行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積極引進各類商業性創業投資基,從根本上探索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新模式,同時也能倒逼科技型中小企業科學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科技人力資源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兩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高校科研院所先後派出千名科技人員到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科技特派員”,對於解決企業實際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建立企業、科技人員及其所在單位三者之間責、權、利的統一,從而充分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科技人員及其所在單位的積極性,要按照市場的規律,保證科技人員在成果轉化過程中所獲的收益。必須充分實現產學研的結合,加大協同創新的力度,才能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殺手鐧”產品,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行業內居於領導地位。

三、產業集群有待於進一步培育

科技企業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是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實踐證明是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我市先後出台了《科技企業孵化轉化載體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天津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天津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與管理辦法》、《關於天津市工程中心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檔案。隨著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深入開展,科技企業服務平台扶持政策不斷落實,孵化載體和服務平台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有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集群發展的模式。但是從巨觀上看,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還有待於進一步培育。

表1  天津市主要產業集群一覽

金屬冶煉產業集群(大邱莊)

服裝產業集群(大鐘莊、新安鎮)

食品產業集群(黃莊、高家莊)

機械產業集群(寶坻區)

家具產業集群(方家莊、新安鎮)

通用設備製造產業集群(紅橋區)

食品產業集群(薊縣)

服裝產業集群(薊縣)

建材產業集群(薊縣)

閥門製造產業集群(小站)

地毯產業集群(武清區催黃口鎮)

人造花產業集群(曹子里鄉)

綠色電源產業集群(華苑)

五金產業集群(西青區王穩莊鎮)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中北鎮)

腳踏車產業集群(武清區)

軟體與服務外包產業集群(華苑)

(資料來源:中國產業集群研究院官方網站)

表1所示,我市主要產業集群集中在傳統的加工製造業,科技創新型產業集群尚需進一步培育。從現有的矽谷、新竹、中關村、張江等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的實踐來看,溢出效應和衍生效應明顯,有利於提升一個地區的產業整體競爭力。未來我市可以通過建設科技研發新高地、創新創業載體、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技術創新聯盟等多種方式,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培育形成多個特色明顯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糧食企業征管調研報告
工業企業人才調研報告
最新2024年中國傳統企業移動行銷現狀調研報告
用人單位企業養老保險參保綿費情況的調研報告
2024年北京社會企業市場行情調研報告
中小企業調研報告
台灣鑄造企業調研報告
大型國有企業中深度開發青年人力資源的研究
縣商貿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關於工業園區企業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