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十五

趙孝,字長平,沛國蘄人。王莽時,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餓賊所得,孝聞,即自縛詣賊,曰:“ 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餓賊大驚,並放之。〔四〕 初學記卷一七

趙孝,字長平,建武初,天下新定,穀食尚少,孝得谷,炊將熟,〔五〕令弟禮夫妻使出,〔六〕比還,孝夫妻共茹蔬菜,〔七〕禮夫妻來歸,告言已食,輒獨飯之。積久,禮心怪疑,後掩伺見之,亦不肯復出,〔八〕遂共蔬食,兄弟怡怡,鄉里歸德。〔九〕御覽卷八四七

〔一〕 “趙孝”,范曄後漢書卷三九有傳。又見汪文台輯謝承後漢書卷二、華嶠後漢書卷一。袁宏後漢紀卷九亦略載其事。“田禾將軍”,王莽時置此將軍,掌管北邊屯田之事。

〔二〕 “田禾將軍”,原脫“禾” 字,今據上文增補。

〔三〕 “寄止於亭門塾”,以上兩條聚珍本作“趙孝,字長平,沛國蘄人,父為田禾將軍。孝為郎,歸告,每往來,常白衣步擔。嘗從長安來,過直上郵亭,亭長難之,告有貴客過,灑掃”。其下“ 不欲穢污地”云云諸句與御覽卷一九四引同,而“田禾將軍子”句“禾”字未脫。

〔四〕 “並放之”,此條類聚卷二一、續編珠卷一亦引,字句大同小異。

〔五〕 “將”,原脫,姚本、聚珍本有,書鈔卷一四三,初學記卷一七,御覽卷四一六、卷五一五、卷八三七 引皆有此字,今據增補。

〔六〕 “使出”,姚本、初學記卷一七引同,御覽卷四一六、卷五一五、卷八三七引皆無 “使”字。聚珍本作“俱出外”,類林卷一引同。

〔七〕 “比還,孝夫妻共茹蔬菜” ,此下五句聚珍本作“孝夫婦共蔬食,比禮夫妻歸,即曰‘我已食訖’,以谷飯獨與之”。姚本和初學記卷一七、御覽卷八三七引與御覽卷八四七引同,惟“茹蔬菜 ”三字作“蔬食茹菜”。按“蔬食茹菜”四字當為原書舊貌,書鈔卷一四三引東觀漢記趙孝事,標目即作“蔬食茹菜”。又御覽卷四一六、卷五一五引各句次序亦與御覽卷八四七引同,只是個別文字歧異。

〔八〕 “亦不肯復出”,“肯復” 二字原作“肯後”,御覽卷八三七引作“復肯”,可知 “肯後”乃“肯復”之訛,今改正。此句聚珍本和御覽卷五一五引作“亦不肯食”,御覽卷四一六引同,惟無 “亦”字。

〔九〕 “鄉里歸德”,此條陳禹謨刻本書鈔卷一四三引作“趙孝,字長平,建武初,天下新定,穀食貴。孝得谷,炊將熟,時弟他出,至莫始回,孝待之同飯,雖蔬食茹菜,兄弟怡怡”。所述與他處所引略有不同。此句下聚珍本尚有以下一段文字:“孝辟太尉府,顯宗聞其行,官至長樂衛尉,弟禮為御史中丞。帝嘉其篤行,寵異之,詔禮十日就長樂衛尉府,太官送供具,相對盡歡。數年,禮卒,令孝從官屬送喪歸也。”此段文字不知從何書輯出,范曄後漢書趙孝傳、書鈔卷五三引華嶠 後漢書、袁宏後漢紀卷九亦載有相類內容,字句間有異同。


 魏譚
魏譚,〔一〕字少聞,〔二〕王莽末,政亂,盜賊起,人民相食。譚為夷所得,〔三〕等輩數十皆縛束,當稍就啖。見譚貌謹敕,獨放,令主炊養。有夷長公哀譚,〔四〕謂曰:“汝曹皆當以次死,哀縱汝,急宜去。”〔五〕譚不肯去,叩頭曰:“我常為諸君主炊養,〔六〕食馨肉肌香,余皆菜食,羸瘦,肉腥臊不可食,願先等輩死。”長公義之,即相謂此兒有義,可哀縱也。賊遂皆放之,數十人皆得脫。御覽卷四二0